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人民币汇率美方存在三大误判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01日 05:20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记者 明金维

  中美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争论近来有增多趋势,国际社会一度甚至担心中美两个重要经济体是否会出现全面的贸易战和货币战。但3月29日,美方接连释放两项“善意”动作,先是美国常务副国务卿斯坦伯格对新闻界表示,美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随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接受中国新任驻美国大使张业遂递交国书时对发展美中关系作出了积极表态。国际舆论认为,美方的这番行动,表明中美关系在经历了近来的摩擦和风波后将逐渐转好。

  中美关系中的“紧张气氛”开始缓和,这充分表明双方存在广泛的合作基础这一事实不会改变。回头来看,对于近期造成中美关系出现摩擦的一个关键问题——人民币汇率,美方明显存在三个误判。

  第一,美方某些人士一开始就将人民币汇率问题政治化,从根本上限制了双方妥协的余地。

  人民币汇率问题本来是一个经济问题。这一问题包括很多方面,比如人民币汇率是否被低估、人民币汇率与美国失业问题的关系以及人民币汇率调整与纠正全球经济失衡的关系等。在这些问题上,不仅中美两国政府和经济学家看法各异,即使在美国内部,许多经济学家也不完全赞同美国强压人民币升值。

  对于这样一个极富争议而且各方并没有明确定论的问题,美国一些学者和政治人士却急于发表情绪化的评论。如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就声称美国应就人民币汇率问题与中国开打贸易战,还有一些美国国会议员散播所谓“人民币汇率偏低导致美国失业增加”的论调。这使得人民币汇率问题偏离了原本的经济和学术轨道,开始朝着政治化的方向发展。

  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美国要强压人民币升值,注定不会取得成功。

  第二,美国一些人士误以为就人民币汇率问题“敲打”中国可以解决其国内问题。

  在金融危机过后,美国需要对其经济结构进行大的调整,更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提升其竞争力。美国一些人士一厢情愿地算计,强迫人民币升值,可以在减少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同时扩大美国对中国出口。

  但正如中国商务部长陈德铭所言,“贸易流向的决定性因素是市场供求关系,而非汇率”。美国从中国进口是因为美国国内有需求,美国“打压”中国,也许可以减少从中国的进口,但为了满足美国国内的需求,美国还会从其他国家进口。从整体上看,美国可能还是逆差,只是逆差的对象从中国变成了其他国家而已。对于美国扩大出口也一样,美国需要放松对中国的出口管制,同时考虑如何利用美国的技术优势,为中国市场提供所需的产品,而不应寄希望汇率的变动打开美国出口进入中国的大门。

  第三,美国一些人士幻想以强硬姿态处理人民币争端,最终结果只能是碰一鼻子灰。

  美国乔治敦大学教授查尔斯·库普3月30日在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上撰文呼吁,中美双方共同化解双边关系的紧张气氛。他说,“华盛顿希望人民币币值重估没有问题,但希望通过威逼北京来实现这一目标却是有问题的。”

  美国的文化是“强者”文化,美国凭借其超级大国地位,在处理国际关系时有时的确会流露出一种“恃强凌弱”气势;但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具有丰富文化传统的新兴大国来说,这种做法很难奏效。在中国文化中,既有与人为善、以德服人“软”的一面,同时也有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硬”的一面。正因如此,许多西方分析人士都表示,美国越是威逼中国提高人民币汇率,中国的反弹可能越加强烈。

  总而言之,中美作为两个重要经济体,在包括人民币在内的一些敏感问题上出现摩擦是正常的,双方有不同意见和看法更是正常的,关键是如何妥善处理这些敏感问题。从实践来看,美国在5月份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以及6月份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上与中国心平气和地协商这些问题,效果可能远比过去几周强硬指责中国要好很多。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进入股吧 】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