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金玲 郭茹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昨日在上海做客首期“复旦兴业问学讲堂”时表示,人民币汇率并没有被低估,在汇率问题上中国应坚持主权在我。
“根据两类购买力平价理论,人民币没有被低估,目前的汇率水平基本上是合理的。”成思危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说。
他指出,以购买力来衡量汇率标准并不合理。用PPP(购买力平价)来衡量的是国内购买力,由于国内劳动力成本低,自然表现为国内购买力较低。而国际购买力才需要用汇率来衡量,“国内购买力和国际购买力是两回事”。
他表示,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各国的汇率就缺乏客观的标准,成为各国之间政策博弈的结果。因此,在汇率问题上中国要坚持主权在我。
“汇率问题是主权问题,决定权在我们自己,这一点非常重要。”成思危说,“我个人的建议是,保持人民币基本稳定,但是要增加灵活性。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
早在1997年,成思危就曾提出人民币汇率“三步走”战略,即第一步是盯住美元,第二步盯住一揽子货币,第三步实现完全自由可兑换。
他表示,2005年7月,人民币实行参考一揽子货币的汇率制度,至今人民币对美元已累计升值20%,主要因为一揽子货币中美元权重很高;2008年7月后在金融危机特殊时期,人民币实际上又重新变为盯住美元,“在一揽子货币汇率问题上,我们还要进一步改进。”
谈及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时,成思危建议,我国可以实行灵活的双重汇率目标区域制度。所谓“双重”,就是分硬、软区域制度,而“目标区域”实际上是汇率反映市场供求关系。
“参考一揽子货币有一个问题,就是市场信号和供求关系影响很弱,实际上并不利于我们及时应对国外汇率变化。”成思危解释道,“区域制度也是一种汇率制度。根据市场供求关系确定汇率目标区域,货币当局不进行干涉,但是汇率达到货币目标区域边界的时候,央行可以采取市场手段进行干预,大量买入或抛售外汇等。”
成思危接着说,目标区域制度涉及两个主要问题:一是目标区域有多大,二是中心汇率如何确定。“我们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设立一个窄的目标区,比如3%,这个时候不能放得太大,可以允许汇率在窄的目标区域进行波动,初始阶段的中心汇率不要用均衡汇率;第二步扩大目标区;第三步则把目标区扩大到可以进一步过渡到自由可兑换。”
“我们的目标是最终实现人民币的完全可兑换,但是没有时间表。”成思危表示,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分类,资本账户下共有43个分账户,目前有20个左右基本放开,还有20个左右需要逐步放开,这个放开要积极也要慎重,只有管得住才能放得开。现在看来,开始允许一些外国公司到A股市场上市,还有允许在香港做人民币离岸业务等,都说明逐步开放资本账户的基本态度很明确。”
对于中国的外汇储备管理,成思危认为,中国拥有8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就足够了。增量外汇储备不应该再买美国债券,而要逐步实现多元化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