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人民币究竟是否被低估

  刘胜军

  虽然可有很多分析角度来回答,但从长期看,合理的汇率水平应确保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我国对美国长期以来的资本账户、经常账户双顺差表明,人民币汇率的确偏离了均衡水平。中国占全球制造业的份额从2000年的5.7%升至2007年的11.4%,外汇储备逼近2.4万亿美元。中国外汇储备占GDP比重超过50%,远远高于日本和德国经济腾飞时期的比例(低于10%)。

  自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稳步上升,但我国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抵消了汇率上升的影响。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上升约20%,但我国制造业单位产品的劳动力成本却下降了40%左右。因此,出口企业的实际竞争力反倒进一步增强。仅仅从这些因素来看,人民币确有一定升值空间。

  但是,我们却“遗忘”了一个重要的现实:人民币汇率的低估,是以要素价格的低估为代价的。首先,在社保、员工频繁加班、工作环境安全性等方面积累了很多问题,我国大量农民工工资是偏低的,有的地方甚至还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其次,很多制造企业以种种办法回避了环境责任,通过“负的外部效应”,将部分成本转嫁给社会。据官方估计,我国2004年环境污染的经济成本大约为512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3.05%。几年过去了,现在恐怕这个成本还要高得多。再次,地方政府热衷于招商引资,不惜以廉价土地和税收减免来开展竞争,也为企业增加了扭曲的“成本优势”。

  也正是由于生产要素价格被低估,才出现了居民收入占GDP比重不断下降,资源更加向政府和企业集中的态势。理解了这一点,就不难得出结论,所谓人民币低估只是个表象,其背后是国内生产要素价格的低估。治本清源,纠正我国国际收支不均衡,不应寄望于人民币升值,使生产要素价格回到合理水平才是正途。这要求各地政府应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加强劳动者权益保护执法,同时逐步提升工会代表工人利益进行工资谈判的地位。同时,也希望大幅度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约束地方政府利用土地等资源招商引资的冲动,引导地方政府间的合理竞争。不断暴发的恶性环境事件表明,环境承受压力已臻极限,所以,国家应把环保执法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生产要素价格的合理化,不仅能够纠正国际收支失衡的局面,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投资驱动转向消费驱动的题中应有之义。 (作者系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