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次性还是渐进升值 人民币未来汇改模式猜想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22日 01:40  第一财经日报

  郭茹

  虽然现在未必是好的时机,但重启汇改对于人民币来讲终将是必由之路。这可能意味着人民币又将再次面临着升值模式的选择:是一次性升值还是渐进升值?人民币又会何时重启升值?

  一次性升值:升到何处?

  根据人民币低估的程度,选择一次性升值使人民币汇率回到均衡汇率水平,可以最大程度减轻人民币的升值压力,这听上去是一个最合理的决策,但却为大多数学者所诟病。

  “一次性升值首先要确定目标水平,但问题在于没有人知道目标汇率水平在哪里。”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说,如果低于市场认可的水平,那么升值预期将继续存在,将进一步吸引热钱的流入,短时间内会给人民币带来更大的升值压力。

  按照目前国际市场对于人民币汇率低估水平的看法,人民币可能要一次性升值10%~15%甚至20%以上才可能消除市场的升值预期,从而才可能解决热钱流入问题。但如此大幅度的升值在我国还从未有过先例,对于我国经济来说则可能造成较大的冲击。

  鲁政委指出,这样做可能使外贸企业一下子就面临10%以上的账面损失,处于倒闭的境地;大量持有外汇资产的金融企业无法采取及时的避险措施。而中国巨量的外汇储备也立即面临着巨大的浮亏。

  对于一次性升值,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也不予认可。除了可能给经济带来巨大冲击外,他还指出,一次性突然大幅升值,例如10%之后,可以在短期内(一两年)弱化升值预期,但却无法永久性地解决预期和热钱问题。几年之后,一次性升值的压力必将重新出现。

  渐进性升值:现实选择

  多数专家学者认为,重回渐进升值之路仍是人民币的次优选择,也会成为决策层的现实选择。

  这一模式的弊端显而易见,它无法消除人民币升值预期,且容易形成长期的单边升值预期,从而导致热钱的持续流入。人民币在2005年7月汇改之后到2008年8月之前,一直实行的是渐进、小幅的升值步伐。

  分析人士认为,这一手段之所以成为现实的选择则主要在于其为企业、金融市场以及中国经济的转型都提供了一个“缓冲带”:企业可以有较长的时间来适应汇率的变化,培养出规避汇率风险的能力,或者通过产业升级等手段来提升竞争力,促进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对于金融市场来说,也可以有时间来发展出更多的避险工具,促进金融市场完善。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外汇市场增加了外汇远期、货币互换等多个衍生品种,市场的避险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发挥。

  “在汇改方面,主动性、渐进性和可控性的原则不会改变,这也决定了人民币重回的也仍将是渐进升值的轨道。”一接近监管层人士说。

  “2005”模式

  那么人民币是否还可能选择一次性小幅升值,然后再进入渐进升值的2005年“汇改”模式?

  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王庆就认为,今年夏天人民币可能开始会与美元脱钩,先是2%~3%的一次性温和升值,然后在今年剩下的时间里渐进升值,2010年全年的升值幅度将达到4%~5%。

  对此多数专家、分析师认为不太可能。

  上述接近监管层人士表示,政府在公开场合一直强调要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而这样做将会损害到政府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也是不可取的。

  他认为,人民币可能会以一次很小幅的升值作为契机,然后逐渐回归到以前稳步、小幅的升值通道中,其中还会有多次的波动和反复。

  升值契机

  不过,目前人民币面临巨大的外界压力,并不是人民币重启升值的好时机。

  渣打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志浩和Callum Henderson指出,从经济层面考虑,有三个因素可能促使人民币重新升值:中国出口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通胀压力和预期开始抬头;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

  而政治因素可能在时机的选择上有更多的分量。鲁政委认为,人民币承受外界压力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国外力量通过各种手段向人民币施压;第二个阶段是中国进行回应,中外双方进入到“口水战”中;第三个阶段是,国外开始关注负面言论,对于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暂时减弱。

  鲁政委表示,只有进入第三阶段或者之后,升值预期开始减弱的时候,对于人民币才是较好的升值时机。鲁政委指出,这一时机可能要到下半年或者明年。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进入股吧 】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