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任晓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4日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两会后的一季度末二季度初存在加息可能,二季度或三季度人民币升值可能重启,全年预期升值3%-5%。政策退出对市场构成一定压力,上半年A股可能将呈现区间内震荡走势,而区域经济、产业振兴、人民币升值、通胀等主题投资可能表现活跃。
中国证券报:如何看待今年的经济走势,是否会出现经济过热?
诸建芳:如果应对危机所采取的刺激经济政策不作任何调整,那么2010年中国经济的确存在“过热”的可能,但政府目前已经在开始实施政策退出,因此,经济“过热”的风险已经降低。
2010年投资将不会再出现2009年那样的超常规的增长,在政策退出背景下,投资将回归合理增长,预计全年投资增速在25%左右,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和贡献也将明显下降。终端需求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所谓终端需求,就是指不再进入到生产过程中的需求,一般理解为消费和出口。2010年中国消费开始进入提升阶段,由于经济景气回升和居民预期的改善,消费将加速增长。与此同时,2010年全球经济将复苏,中国的外需将明显改善,中国出口将有较大回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将由较大的负贡献转为正贡献。当然,我们也需要注意到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诸如人民币升值压力、中美之间频频爆发的贸易摩擦等因素。
中国证券报:如何看待今年的CPI走势?
诸建芳:2010年将出现一定程度的通胀。首先,2009年货币信贷的大幅增长导致了通胀预期的上升,通胀预期在一定条件下可能转变为现实的通胀。其次,供需关系转变促使推动物价上升。2009年由于外需不足而导致中国总需求总体上小于总供给,而2010年这一状态将改变。第三,输入性通胀回升。全球经济复苏导致全球需求明显回升,同时也加大了对大宗商品需求的增加,从而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回升,推动国内能源、原材料价格的上升,进而推升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不过,重复2008年的物价涨势可能性不大。本次恶劣天气造成的短期影响较2008年初的小;2009年食品供应比2008年初充足,例如2009年年底的生猪存栏比2007年底更充足,2007年粮食产量刚刚回到趋势水平,2009年的粮食产量明显高于趋势水平;2008年国际食品价格明显高于国内价格,造成国内食品油价格大幅上升,而目前国际粮食价格低于国内价格;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难以重现2008年的大幅上升的局面,特别是在中美政策开始退出的背景下,大宗商品价格难以大幅度上升。预计2月份CPI同比将上升2.2%左右,低于此前市场预期,PPI预计在5%左右。全年可能呈现温和通胀局面,预计全年CPI上涨3%左右。
中国证券报:对未来货币政策走势如何判断?
诸建芳:货币政策已经开始逐步退出,但是未来还将进一步向正常状态回归。尽管第一季度物价可能低于预期,但是政策正常化的过程不会改变,政策制定者将中国的M2增速确定为17%左右,新增贷款为7.5万亿,这是一个中性政策目标,意味着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退出,回归正常的状态。为了实现这一政策目标,数量政策将会比较频繁使用,如公开市场操作和存款准备金政策。因外汇占款增长带来的资金回笼压力持续存在,3月份存款准备金率继续上调的可能性很大。上一轮货币政策收紧时,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到17.5%水平。目前主要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为16.5%,但并不能笼统得出存款准备金率还有1个百分点的上调空间的结论。存款准备金率有多大上调空间,主要还是取决于流动性的压力有多大。目前,存款准备金率每上调0.5个百分点,大体锁定3000亿元基础货币,基本与每月外汇占款增长量持平。利率方面,今年央行可能加息两次,加息54个基点。一季度末二季度初存在加息可能。CPI涨幅超过一年期存款利率是加息的一个重要依据。汇率方面,由于中国经济复苏状况好于发达经济体,人民币有升值的基础。二季度或三季度人民币汇率可能开始松动。一季度人民币升值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出口恢复性增长是否可持续还需要观察一段时间。同时,贸然升值也可能引发境外热钱加速流入。从国际环境看,人民币汇率也进入了升值的敏感期。四月份,美国财政部将向美国国会提交例行报告,届时可能会对人民币汇率形成升值压力。但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把人民币升值作为抵御输入性通胀是不明智的政策选择。例如,2008年上半年,采用升值以抵御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带来的输入性通胀,其效果并不明显,但对出口部门的打击很大。
中国证券报:在政策退出过程中,您认为A股行情将如何演绎?
诸建芳:今年宏观经济基本面是不错的,经济强劲复苏,通胀较为温和,上市公司业绩也有进一步改善。但政策退出可能对市场构成一定的压力,因此,上半年在金融、地产等重大行业面临政策压力的情形下,上半年A股可能将呈现区间内震荡走势,而区域经济、产业振兴、人民币升值、通胀等主题投资可能表现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