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固定汇率政策扭曲中国市场 或需要浮动汇率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04日 15:00  证券时报

  全球经济深陷危机的时候,那些批评中国货币政策的人士——即那些认定中国政府人为压低人民币汇率的人——暂时闭上了嘴。

  毕竟,这种政策能让很多国家,尤其是美国,能从中国大笔借钱刺激经济。

  现在,世界经济开始好转,一些呼吁人民币升值,最终实现如美元、日元及欧元自由浮动的声音,又开始萦绕在耳旁。这样,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将会抬升,其他国家将会得到更好的竞争机会。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保罗克鲁格曼(PaulKrugman)在今年1月1日的一篇专栏文章中总结道:“中国已经成为举足轻重的金融和贸易大国。但是,它的表现却和其他经济大国不同。它坚持重商主义的政策,人为保持过高的贸易顺差。在当今全球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这类政策,说白了,就是掠夺性的。”根据克鲁格曼的估计,中国的弱势人民币政策导致美国失去了140万个就业职位,因为美国生产商很难抵挡中国廉价商品的冲击,而失去大批制造业的职位。

  很多观察家认为,中国能否制定合理汇率,是避免这一场全球金融崩溃重现的关键因素。根据这派意见,中国庞大的外汇储蓄,会让很多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过长时间的享受过低利率的资金。这导致了过度宽松的借贷环境,推高很多国家的房地产市场,或以投资银行家、消费者和政府的过度借贷行为的形式表现出来。对中国汇率政策持批评态度的人士认为,这种全球不平衡必须逐步调整过来,以便化解掉新的金融危机。这意味着借款、贷款及汇率政策都需要调整。

  怎样的货币政策才是最好的?难道中国的国家利益真的与全球其他国家的利益相悖么?沃顿商学院教授和其他专家一致认为,从长期来看,强势的人民币和浮动汇率政策将会让中国受益。但是,从眼下的状况发展到这一状态,过程是艰难的,有可能会给各方带来不利后果。

  “我认为,让人民币升值符合中国国家利益,”沃顿商学院金融学教授理查德马斯顿(Richard Marston)说。“人民币升值有助于压低通货膨胀。此举还有助打压欧美的保护主义势力。”

  允许人民币自由浮动,可以缓解中国保持大量外汇储备的需求—目前中国拥有2.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估计大约三分之二是美元资产。沃顿商学院金融学教授富兰克林艾伦(FranklinAllen)指出,人民币自由浮动可以让这些外汇储备用在其他方面。“但是,我认为,试图逼中国人就范可能会适得其反。应由中国自己决定政策走向……长期来看,中国需要转型到浮动汇率体制。”

  2005年以前,中国将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绑定在1美元兑换8块多人民币。“他们这样做,目的是帮助出口商确定出口商品的收益,尤其是向美国出口的收益,”艾伦教授强调道。冻结外汇汇率意味着中国厂商不用担心疲软的美元可能会影响到美国人购买中国货的信心,激励他们以更饱满的信心拓展业务。

  “这是一种典型的重商主义行为,但在发展中国家里并不少见,”穆迪旗下Economy.com网站首席经济学家兼共同创办人马克赞迪(MarkZandi)说道。巴西、印度尼西亚和其他发展中国家,都通过干预货币市场影响汇率,他补充道。甚至作为发达国家的瑞士,也时常这样做。

  扭曲市场

  绝大多数经济学家相信,长期来看,浮动汇率制度将会有关各方都受益,赞迪说道,“这是一种冲击吸收装置,它能通过小的波动避免经济遭遇大起大落……我认为,大家一致认同的是,自由浮动汇率体制是最好的,会带来最好的经济效果。”

  例如,当一国经济低迷时,其货币也会贬值。这会使得该国产品对于外国人变得便宜,从而刺激出口并帮助经济复苏,赞迪强调道。但随着经济转强,该国货币也会呈现升值,从而防止经济过热。

  尽管固定汇率政策能帮助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发展出口,但它也能扭曲市场。该国的产品对外国消费者具有吸引力,原因是价格低而非质量最好。对此持批评意见的人士通常认为,人为压低商品价格对其他国家的竞争者来说是不公平的。中国所执行的政策导致人民币对欧元大幅贬值,使得欧洲公司难以招架中国同行的竞争。“受(中国汇率政策)影响最大的当属欧洲人,他们抱怨的声音也很大,”马斯顿说道。

  从贸易项目来看,保持人为较低的汇率“相当于推行进口税和出口补贴,”他强调道,并补充道:“过去30年间,我们在降低贸易壁垒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们尚未找到能阻止各国通过外汇政策干预来实现促进贸易的办法。”

  2005年,中国官方宣布人民币与美元脱钩,随之而来,人民币日益走强,从1美元兑换8.35人民币一路上涨到6.8人民币。尽管中国领导人否认操控货币,并宣布希望人民币能逐步升值,但是大多数西方经济学家认为金融危机时,中国政府又恢复了原有政策,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锁定在6.8。赞迪相信,如果是在自由浮动的基础上,人民币将升值20到30%。

  上述政策造成中国贸易顺差—出口多于进口—并带来巨额外汇储备。中国通过购买美国国库券或其他政府债券形式,将大部分外汇储备投资到美国。中国在向美国放贷资金,支撑着美国的巨额预算赤字和不断攀升的债务。证券价格和利率之间反向运动,来自中国的需求推高了固定收益证券的价格,同时又压低了利率。这使得美国更容易借到资金,并维持较低的房贷利率和其他消费贷款利率。中国的货币和贸易政策最终帮忙刺激了美国和其他国家的经济,尤其是在这些国家最需要的时候。

  危机时的“定海神针”

  赞迪认为,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国政府暂停了执行了三年的人民币逐步升值的政策。“危机发生后,他们不再让人民币升值。我认为,在那种混乱和不确定的大背景下,这样做并非没有理由的,”他说道。“某种程度上,他们的这种政策也得到了认可,上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时,中国发挥了很重要的稳定作用,我认为,此次危机中中国同样也发挥出稳定作用。他们就像全球金融系统大海中的定海神针,这个很重要。”他补充说,中国人指出自己国家是第一批走出危机的国家,这个论断是正确的。

  但是,赞迪也认同克鲁格曼有关弱势人民币政策导致美国失去 140万个就业机会的说法。既然金融危机最凶险的阶段已过去,如何将高企的失业率降下来已经成为美国政府的要务—因此坊间有关中国外汇政策和贸易顺差的抱怨又将不绝于耳了。

  即便美国和西方国家能压迫中国就范并改变其政策,但是,操之过急难免事与愿违,艾伦说道。中国可以通过减少外汇储备来提升人民币汇率,但大量抛售美国证券会拉低美国证券价格,并引发利率上升。“如果利率上涨1到2个百分点,这将引起美国长期问题,”他强调,美国政府将会付出更多来偿还赤字和债务,消费者借款利率也将上涨。

  掌握如此庞大的外汇储备,中国也具备了庞大的政治影响力,艾伦教授补充道。“这意味着奥巴马总统来中国讨论以上问题时,他的言辞将会很婉转,否则如果中国真地开始抛售掉所持美国证券,将会影响到美元并给美国带来麻烦。”

  国内问题

  很多经济学家认为,中国领导人认同中国最终还是需要浮动汇率来解决其国内问题的。赞迪预测,今年内某个时候中国将允许人民币进一步升值。

  沃顿商学院管理学教授马歇尔迈尔(Marshall W. Meyer)认为,弱势人民币在给中国出口商带来好处的同时,也给中国老百姓带来了负面问题。保住人民币相对弱势需要通过美国国库券这样的投资锁定外汇储备,如此则外汇储备无法用到教育、医疗保健和其他社会保险项目。迈尔教授强调道,随着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2015至2045年间,中国劳动力将减少六分之一,社会保险和更高的生产效率将会变得更加重要。

  他补充道,目前中国经济是建立在低成本出口之上,而发达国家则强调国内消费。这个发展的过程将需要更多的进口,而强势的人民币会带来更多的利益。

  “如果可行的话,中国应该将资源投资到人身上,”迈尔教授说道。“中国人将变得更有效率,但是如果你不愿意给人员投资的话,他们的效率就不可能得到提高。”

  摆在中国面前的另外一个难题是:用外汇储备购买的美国国库券或类似金融产品,可能会遭遇大幅损失。沃顿商学院保险和风险管理学教授肯特斯莫特斯(KentSmetters)指出,因为中国购买上述证券时,美国利率较低,这些证券可能因全球经济复苏带来的利率上扬而亏损。“他们付的是高价,”他说道。斯莫特斯指出,这几年的通货膨胀很低,但随着美国政府为偿债而大量发行货币,未来十年间通货膨胀将会大幅上扬。事实上,中国为美国证券付了高价,最终本息回收时美元的购买力却降了下来—这对任何投资者来说都是不划算的。这是促使中国改变其货币政策的另一个原因:控制其外汇储备规模。

  “中国人在这个问题上已经开始变聪明了,”斯莫特斯说道,并指出中国正逐渐将其外汇储备转移到期限较短的证券品种上,这样受加息和通胀的影响会小一些。

  对于中国来说,放弃长期以来的弱势人民币政策是必要的,但操作起来难度很大,马斯顿说道。“中国不情愿让人民币升值,因为此举将会使得经济危机下出口行业垮掉带来的失业问题雪上加霜。没错,中国在高速发展,但那主要靠的是经济刺激政策。世界经济复苏脚步越来越近,人民币升值的可能性就越大。”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