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辉
美元汇率12月中上旬出现了今年以来十分少见的大幅反弹,在十多个交易日内,美元指数一度自75点之下迅速上涨至78点整数关口上方,阶段最大涨幅逾5%。一时间,关于美元即将实现反转的论调甚嚣尘上。然而上周以来,美元却再度恢复弱势,前期反弹的可持续性不得不打上问号。
自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公信力、所处地位的下降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美联储数月前大手笔的注水行动至今仍令人印象深刻。在此背景下,当全球尚且处在通胀预期日益升温的时期,仅仅以美元短期内出现一定反弹而断言美元开始反转,无疑还为时尚早。
今年以来,伴随着投资者对于次贷危机恐慌情绪的逐步消散以及金融市场的逐步企稳,美元开始扭转其在危机时期的“安全货币”角色。随着各国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逐步实施,曾经在金融危机时期广为存在的流动性不足,逐步向流动性充裕乃至泛滥的方向发展。同时,投资者也开始反思次贷危机对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实质影响,以及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究竟该如何进一步合理定位。与之相对应的是,全球范围内的通胀预期日益深入以及投资者心理逐步从避险向风险偏好的转换。美元,也由此逐步褪去了其作为资本避风港的光环。
而今年下半年以来,全球金融市场更是盛行起一股将美元作为套利交易货币的投机风潮。次贷危机时曾经成为资本目的地的美元,在过去几个月里,正在扮演着资本流出港的角色。
对于12月前半月美元指数的走强,市场人士普遍认为,三方面的原因共同推动了本轮美元的反弹。第一,迪拜世界事件导致国际资本对更大范围经济体风险的重新评估;第二,美国11月非农就业数据大大超出市场预期,也引起市场对全球经济或提前退出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担忧。第三,希腊由于国内经济原因导致的信用评级被评级机构调低,也使得全球避险情绪短暂上升,从而利好美元。
而回顾国际外汇市场今年以来的表现,美元自步入下降通道后,若想在短时期内实现大逆转,不仅有悖于当前基本的经济事实,也不符合当前的全球货币形势。
近期全球股票市场的表现显示,由迪拜世界债务危机、希腊经济衰退等消息所导致的全球金融市场震荡在很短的时期就已经基本平息,当前全球投资者对世界经济复苏的前景依旧较为乐观,金融市场对于避险的需求并不强。与一年前相比,美元彼时作为避险货币工具的气候环境,今日已经截然不同。
在市场十分关注的全球定量宽松货币政策方面,近期,英国、瑞士、新西兰三国央行在各自的议息会议声明中,均再次肯定了当前本国经济复苏的形势,并决定维持现有利率和当前的量化宽松规模。而在12月初,日本更是进一步继续扩大了其原有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该国央行决定再度设立规模为10万亿日元(约合1200亿美元)的新借贷机制。
从当前全球的金融大环境而言,西方各主要发达国家仍在逐步经济复苏的关键时期,定量宽松的货币刺激政策也还需要维持较长时期。对于美元而言,在美国失业率仍在10%附近高位徘徊的时刻,冀望于美联储做出加息举动显然有些过于理想化。在此背景下,断言美元开始反转,为时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