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任晓 北京报道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于明年1月1日建成。分析人士表示,在推动贸易便利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推动人民币逐步成为这一区域的结算货币,对于人民币区域化具有重要意义。
人民币将扮演重要角色
分析人士表示,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后,人民币将在双边贸易发展、经济金融合作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自贸区的建成将极大地推动东盟区成员贸易便利化。早在2004年11月,中国和东盟签署了货物贸易协议和争端解决机制协议,标志着自贸区建设进入了全面启动的实施阶段。2005年7月,中国与东盟对7000种商品互相开始降税。到2010年,中国和东盟老成员国的绝大多数产品关税将降为零,中国与东盟四个新成员国(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则将在2015年实行零关税。
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20日在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表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于明年1月1日如期建成。届时,中国与东盟国家90%的贸易产品将实现零关税,并将实质性地开放服务贸易市场。
据统计,中国-东盟自贸区这一世界第三大自贸区建成后,将惠及19亿人口、GDP接近6万亿美元、贸易总额达到4.5万亿美元。
东盟国家对于人民币的接受度较高。缅甸、越南、老挝等东盟国家是仅次于港澳台的人民币流通活跃地区。在中缅边贸中,每年跨境流动的人民币达10多亿元;人民币可在越南全境流通,越南国家银行已开展人民币存储业务。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曹红辉认为,人民币在周边地区的使用和流通正在进一步扩大,无论是使用的规模还是流通的领域和地区,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为人民币在亚洲区域内发展成为被广泛接受的货币进行有益探索。
分析人士表示,区域经济金融合作将成为未来中国参与国际金融合作的一个重点。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指出,亚洲金融危机的惨痛教训,使亚洲国家认识到了合作的必要性。只有通过强化区域内部合作来增强集体抵御能力,才能避免再次发生风险和危机。
跨境结算助推人民币区域化
专家认为,鼓励广泛使用人民币在贸易和投资中计价,推进人民币作为自贸区的主要结算货币,对于人民币区域化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积极参与和主导区域经济合作,将有助于推动人民币区域化。
东盟国家相同的经济发展模式使这一地区对人民币有着广泛需求。东盟地区经济体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和对美元的过度依赖,使其对外贸易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受汇率变动影响损失巨大。
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有助于贸易双方规避汇率风险,提前锁定贸易成本及收益,减少企业结算中的汇兑成本,提振外贸企业信心,帮助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在东盟地区的大力开展,顺应了当地市场对人民币作为国际支付手段的需求,对于促进中国与东盟地区各国的贸易往来和投资活动有着重要意义。
目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进展较为顺利。据中行人士介绍,自7月6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正式启动以来,国内银行已在东盟地区的多个国家进行人民币结算。7月6日,中行雅加达分行与上海分行合作,成功办理了印尼地区首笔业务,金额达1363.47万元;7月29日,中行上海分行与新加坡华侨银行完成新加坡当地首单业务;7月31日,中行马尼拉分行在菲律宾推出人民币现钞业务。
此外,专家表示,贸易项下人民币结算的启动和深化,还将进一步带动其他人民币金融服务,如人民币短期融资、人民币信贷、人民币存款等业务的发展,促进人民币产品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