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热钱加速流入中国 人民币面对新一轮升值压力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17日 02:52  21世纪经济报道

热钱加速流入中国人民币面对新一轮升值压力

  本报记者 高 博北京报道

  外汇正在加速流入中国。

  近日,中国央行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上,其资产项下的外汇资产自5月以来,正在大幅增长。

  由于这一数据直接表现了央行从市场上购买外汇而投放的基础货币数,这意味着,流入中国市场的外汇正在明显增长。

  同时,央行的外汇储备数据也重拾升势。截至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已经达到21316亿美元。

  外汇流入加速

  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显示,今年1-3月份央行从市场上购买的外汇量几乎是自2006年以来的低谷。4月份开始上扬,5月份增长趋势明显。

  而央行从市场上购买外汇量的变化,显示的正是境外资金流入的增减态势。

  从2008年5月开始,随着人民币升值开始出现短暂徘徊,央行每月购买的外汇开始出现高位震荡,并于2008年11月达到最低点。今年一季度,该数据基本达到近三年来的低位,单月仅有1000多亿元。但从5月份开始,数据突涨至2869亿元。

  数据的变化表明,在经历了去年底至今年初的外汇流入低谷之后,流入重新掉头直上。

  但增长的背后,单纯的贸易状况与FDI并不能支持5月份数据的高增。

  根据公开数据,今年1-5月份的贸易顺差和FDI加总后的分别为:466亿美元、106亿美元、270亿美元、172亿美元、183亿美元。而以外汇资产折合成美元后,央行1-5月份购入的美元分别为:170亿美元、201亿美元、143亿美元、240亿美元、420亿美元。

  由此可见,1季度央行从市场上购入的外汇远远低于贸易顺差和FDI的流入总和,而进入二季度以来,此效应明显逆转,央行购入外汇量开始远超过后两者总和。货物流与资金流的这一戏剧性变化,反映了境外资金流入的趋势性调整,即由流入减速变为流入加速。

  另外一个数据也大致印证了这种流入的加速趋势。

  央行的外汇储备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外汇储备净增78亿美元,二季度外汇储备增长1778亿美元。尽管外汇储备受对外投资损益、汇率折算、持有外债到期清算等多重因素影响,其并不能准确反映我国外汇流入的准确数字,但其趋势的明显变化则表明,外汇的流入的确在明显加速。

  升值预期之变

  指挥上述趋势性变化的,正是人民币的升值预期。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陈炳才告诉记者:“当人民币出于升值预期时,一般会出现资金流大于货物流的情况,反映的是境外资金的套汇驱动,反之亦然。”

  目前看来,人民币汇率的预期正在悄然生变。

  尽管从境内的人民币远期和掉期来看,几乎升值预期为零,但是在境外的NDF市场,人民币升值预期则变化明显。去年底,受经济下滑等因素影响,NDF市场自人民币汇改以来首次出现贬值预期,最低贬值预期达到2%-3%,这种贬值预期一直持续至一季度末。从4月份开始,在美元贬值预期之下,NDF市场人民币预期重拾升值态势,一年期升值预期最高时达到2.5%左右,此后逐步回调至目前的0.4%。

  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变化曲线,与国内的货物流与资金流的变化趋势基本吻合。

  目前,尽管境内尚未出现人民币升值预期,但是建设银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告诉记者:“人民币的升值预期正在慢慢积累。”

  这种积累,通过一些微妙的数据变化,已经有所呈现。

  央行每月公布的货币信贷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金融机构外汇各项存款增加75亿美元,同比多增130亿美元。但从4月份开始,外汇存款增势突然逆转,当月外汇各项存款增加39亿美元,同比少增51亿美元。这个趋势一直持续至今,6月份外汇存款增加21亿美元,同比少增30亿美元。

  “这表明,自4月份以来,受人民币升值预期影响,居民对外汇的结汇意愿增强。”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研究团队研究员石磊分析。

  升值预期,犹如一根指挥棒,指挥着资金来往熙熙。

  而与此应对的下一步是,人民币未来的汇率将何去何从。

  自3月份以来,美元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引来了新一轮的美元贬值预期,迄今,美元指数已经大约贬值了10%。但是从人民币与美元的中间价来看,人民币兑美元基本维持在6.83的基础上浮动。

  “这实际上,开始重新与美元挂钩,又恢复钉住。”某外汇专家认为。

  但贸易顺差的好转,则让人民币重新面对新一轮的升值压力。

  “现在面临一个人民币如何退出的问题。”上述外汇专家称。在不能改变当前的升值预期的情况下,人民币可能重新面临“热钱涌入”的压力。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进入股吧 】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