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亚洲外汇储备基金:从自救到变革的力量(2)

  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美国拥有16.77%的投票权,其坚定盟友日本拥有6.02%,老牌发达国家群体欧盟则占31.60%,发展中国家最具实力的“金砖四国”总共仅有9.62%的投票权。根据特别决议事项需要85%以上投票权赞成才能通过的规定,美国就拥有了唯一的特别决议事项否决权。IMF协定经过两次修改, 需要特别决议的事项由最初9类增加到现在的53类。美国的否决权利进一步增大。美日欧三方发达国家群体总共达到54.39%的投票权,可以联合否决一切不利发达国家的决议事项。总之,无论决议的表决票额是高还是低,均会朝有利于发达成员国控制或操纵IMF的方向发展。发展中国家最需要IMF援助贷款,但是微弱的投票权注定人微言轻,在申请贷款时还要看人脸色。

  2、附加条款,贷款国不可承受之重。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产物,负责帮助各成员国克服短期性国际收支失衡,以提供政府间贷款的方式来缓和成员国的外汇短缺困境,协调国际货币的秩序。但是IMF代表的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利益和价值观,是西方为主导游戏规则的制定和执行机构。受苛刻的援助条件所限,IMF的贷款资金在贷款国来说有时反而是饮鸩止渴:接受贷款或援助的国家必须按照西方的价值观改造本国的政治及经济体制,一旦该体制不能适应本国实际情况,就会出现更大规模的经济衰退和社会动荡。

  此类实例已经屡见不鲜,亚洲各国更是有切肤之痛。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菲律宾、泰国、印尼、韩国为支撑本币汇率,先后选择向IMF求援。于是IMF分别向菲律宾、泰国、印尼、韩国提供了11亿、172亿、400亿和550亿美元的紧急援助性贷款。但是按照IMF的惯例,这项总额超过1100亿美元的援助贷款后面自然都附加了极为苛刻的条件。IMF对上述各国分别提出了自己的援助条件。

  在与韩国签订贷款协议时,要求韩国大幅度开放其金融市场,允许外国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大举进入韩国市场,在韩国的外国银行或企业可以全面参与韩国证券交易活动。许多国际金融法学家认为,这实际上是让韩国用相当一部分金融主权换取贷款援助,以摆脱金融危机。为此,韩国公众把1997年12月3日韩国与IMF签订贷款援助协议日定为“国耻日”。和韩国比起来,印尼的情况更为严重,IMF与其签署协议时,不仅要求其削减财政开支、紧缩通货、扩大开放金融市场,同时还要求其政府实行政治体制改革。正是在此背景下,最终导致了印尼社会大动荡直至苏哈托政权倒台。

  3、次贷危机中的失语。1997年,对于源自于亚洲的金融危机,IMF对亚洲各国的金融市场弊端口诛笔伐,对掠夺性投机的对冲基金却只字不提,在对亚洲国家进行援助时也是高傲的指手划脚设置了很多的苛刻条件。

  时至2008年,次贷危机全面爆发,IMF却在此时完全失语。他们没有批评美国金融监管缺位问题,信用消费过度膨胀问题,金融创新过于激进问题等等。当世界各国疲于应对时,他们再没有“火中送炭”,冷对各国金融市场动荡,坐视冰岛“国家破产”。IMF前后两次危机中的强烈反差已经危及IMF的国际威信,亚洲13国成立亚洲外汇储备基金在此时正当其时,今后必将成为亚洲各国自救的关键力量。

  三、亚洲外汇储备基金在危机中自救

  1、马来西亚的自救启示。危机初期,马来西亚按照IMF建议施行一系列的紧缩性经济政策,但是经济形势仍在持续恶化,这一政策宣告失败。1998年7月,马来西亚政府提出了“国家经济复苏计划”,标志着马来西亚宏观经济政策的全面扭转。在该计划中,马来西亚政府提出了加强宏观经济基础、稳定货币、恢复市场信心、维持金融稳定等目标。

  1998年9月1日决定拒绝接受IMF的援助,重新实行资本管制,固定林吉特汇率且使之一次性从2.86兑1美元贬值到3.8兑1美元,贬值幅度约为24.7%。实际上马来西亚是与菲律宾、泰国、印尼、韩国并列的五大受灾国,并非排斥外来援助。只是IMF提出了比韩国、印尼等更为苛刻的附加条件,其中包括尽快开放金融市场、放松外汇管制、最大限度紧缩通货并削减财政开支,同时还要求进行政治上的改革。因此马哈蒂尔断然拒绝了这一条件,并率先摒弃IMF的经济紧缩政策,采取经济扩张政策,并最终成功走出危机实现了经济复兴。马来西亚的成功模式告诉我们,危机中的经济政策必须符合该国的实际情况,在援助时死板照搬一个经济和政治模式是行不通的。

  2、区域货币组织的强大自救能力。当金融危机危及一国币值稳定的时候,一个区域性的货币组织往往比全球性的金融货币机构反应更加快速,更加有力。上世纪50年代初西欧国家普遍受美元短缺的困扰,他们的汇率稳定时时受到威胁,于是他们组织成立了“欧洲支付联盟”,倡导非美元的贸易结算。这个区域性货币合作机构帮助西欧维持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汇率稳定。即将成立的亚洲外汇储备基金是为确保成员国央行拥有足够资金以抵御其本币受到类似亚洲金融危机那样的投机性攻击,实际运行之后动用资金为发生货币危机的成员国进行贷款援助也是水到渠成的。

  加上本次次贷危机,在布雷顿森林体系1973年崩溃而蜕变为“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之后,已经无力稳定国际金融市场,反而成为世界经济的不稳定因素。美元周期性波动和持续贬值已经扰乱了全球经济的正常周期,损害了其他国家的经济利益。美元不再可靠,同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产物的国际金融机构则更不可靠。IMF等组织由西方国际主导,代表的是西方的利益和价值取向,在原来的货币体系中改变这些组织的游戏规则极为困难。因此,亚洲外汇储备基金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我们在危机中的必然选择,抱团取暖、互通有无总胜过看人脸色、饮鸩止渴。

  我国在《清迈协议》下与他国和地区签订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

  

  

  

  

  

  

  

时间 签署的国家和地区 本币互换的金额
2008.12.12 韩国 1800亿元
2009.1.20 中国香港 2000亿元
2009.2.8 马来西亚 800亿元
2009.3.11 白俄罗斯 200亿元
2009.3.23 印度尼西亚 1000亿元
2009.3.29 阿根廷 700亿元

  资料来源:央行网站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