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经济半小时:货币战争之人民币能否称霸世界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9日 21:54  CCTV经济半小时

经济半小时:货币战争之人民币能否称霸世界

  图片01:国务院昨日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内四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结合此前中国央行与韩国、马来西亚等6个国家和地区签订的6500亿元货币互换协议,人民币是否会像前几天我们回顾的英镑、美元、日元那样就此崛起,成为国际硬通货?

经济半小时:货币战争之人民币能否称霸世界

  图片02:李扬认为,1997亚洲金融危机时,中国就面对一个选择人民币怎么办?当时中国将坚持人民币不贬值,这个阶段是非常重要,它主要表现在从此中国树立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那么经济上如此,政治上如此,那么中国的人民币也从此获得了国际上的信赖,这点就对于一个大国的崛起很重要。

经济半小时:货币战争之人民币能否称霸世界

  图片03:丁志杰告诉记者,可以大胆预言,在未来的一到两年的时间内,人民币国际化还有很多我们想象不到的要发生。

经济半小时:货币战争之人民币能否称霸世界

  图片04:袁跃东称,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人民币,我们没有去主动地很声嘶力竭地去推人民币的国际化,但实际上人民币的区域化已经在逐渐形成。

  (主编:卢小波    记者:顾平    摄像:毛云李、李慧)

  国务院昨日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内四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结合此前中国央行与韩国、马来西亚等6个国家和地区签订的6500亿元的货币互换协议,可以预见的是,这将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使用范围,也意味着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在提升,但人民币是否会像前几天我们回顾的英镑、美元、日元那样就此崛起,成为国际硬通货?今天的《货币战争》系列节目,我们就来回顾人民币是如何由弱到强以及它今后的命运?

  计划经济时代人民币被严重高估

  1948年12月1日,在解放战争激战的枪炮声中,人民政府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就已经先于共和国而成立。

  由于刚刚历经数十年战火的洗礼,当时中国的经济肌体几乎完全瘫痪。年轻且没有经验的新中国央行要面对的,除了一个严重通货膨胀的烂摊子,还有各解放区分散发行的各种货币。人民币从此正式走上了新中国的政治、经济舞台。

  这就是当年发行的的第一版人民币,它一共印制发行了12种面额、62种版别,样式之多,超过了后来的任何一套人民币。

  更令人记忆深刻的,是这套人民币面值从1元到5万元,跨度之大,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建国之初物价波动的惊人幅度。

  由于国内物价猛涨,而国外物价稳定甚至下跌,当时的人民币对外也极其不稳定,1949年3月600人民币可以兑1美元,到了1950年3月,就变成42000人民币才能兑1美元,短短一年时间,汇率大幅度下跌多达52次。

  丁志杰:“那也就是说在那个一年多一点的时间里面,人民币的贬值达到98%以上,那就是说人民币基本上开始一文不值。”

  但随后,经济运行很快凭借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稳定下来,1953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的人民币也开始发行,按1万元旧币折1元新币进行兑换,人民币汇率在之后的16年间都保持了一条平整的直线。

  吴念鲁:“到了55年,56年以后,这个人民币的牌价基本上没有动,为什么没有动呢?就是人民币的牌价只是作为一个计划,计划上这么一个,一个核算这么一个指标,比如说我进口我需要多少外汇了,那么这时候我就给你多少多少人民币,那么我这个出口,比如说我是多少了,然后我就算,统计,比如我出口是多少多少美元了,那么反回来折合人民币是多少,只是算一个折合的价格。”

  根据这样的计划,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长期稳定在2.4618:1,简单地从数字上看,当年的人民币似乎相当值钱,但实际上在对外贸易中,比人民币牌价更有价值的却是另一个价格——换汇成本。也就是说,以商品出口成本计算,用多少人民币能换回一美元。

  吴念鲁:“我记得在63年时候,当时我在中国银行,我们搞外贸信贷的人做过一个调查,当时做过一个调查以后,当时的人民币对美元的换汇成本大概是6块多钱,6块多钱,就是一个美元要合6块多钱人民币。”

  2块多的外汇牌价和6块多换汇成本,显示出人民币已经被严重高估,这给当时的汇率制度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吴念鲁:“当时觉得应该是,是不是应该调整人民币的汇率,应该调整,但是实际上后来觉得调整不调整,应该问题不是很大,就是没有什么更多的现实意义,为什么呢?因为当时人民币的对外的汇率只是作为一个统计用的,只仅仅作为一个统计用的,那么总体来说全部归到财政。”

  这种汇率制度不可避免地让当时的外贸出现了一个畸形的现象:一方面国家提出千方百计要扩大出口,但一方面出口越多,亏损越大,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1978年。

  在计划经济时期,人民币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保持了稳定,但是中国作为一个封闭的经济体,与世界经济体系基本绝缘,经济实际上已经陷入了空前的泥潭,从1958年至1978年,20年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不到4元,农民人均收入增长则不到2.6元。

  改革开放后人民币汇率进入双轨制时期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1979年对中国来说,是经济细胞的复苏之年,各种现代经济的元素开始被一一启动。3月国家外汇管理局成立,全面管理人们币和外汇的交易业务,之后的13年间,我国先后经历了官方汇率与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并存和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的汇率双轨制时期。

  吴念鲁:“当时觉得这个外汇是一个稀缺的东西,后来产生一个什么,就搞叫外汇调剂市场,因为有的人他的外汇,他有外汇,但是他不一定进口不一定用得掉,有的人就是想进口但是没有外汇,因此就搞了调剂市场。”

  实行汇率双轨制后,我国的贸易收支明显好转,外汇储备也有所增加,但另一个问题出现了,就是多种汇率之间价格差别很大。

  吴念鲁:“比如银行你规定你的汇率是一个美元是五元多钱,但是调剂市场上当时已经是八元多钱,而且已经,百分之八十几的外汇的需求都从外汇调剂市场上取得了。”

  巨大的价差直接催生了一个庞大的外汇交易黑市。

  李扬:“非常兴盛,像我们北京像(京宝街)那一带,那是黑市交易的一个,一个大本营,你要到那去一走,马上就有人凑过来,要美元吗?要英镑吗?要港币吗?”

  经济学家李扬描述的情况,今天的很多中年人都还能够清晰地记得。而在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文学作品中,我们也可以强烈地感受得到当年外汇黑市的盛况。

  作家王朔就曾在小说《玩的就是心跳》中写道:“大伙儿是那么需要外汇买洋货,急得都疯了,就差组织义和团砸使馆了”。

  不仅如此,这一时期发行的一种在中国境内流通、可与外币兑换的特殊人民币凭证也成为了香饽饽,这就是外汇券。由于当时国内商品的奇缺,和人民币汇率的高估,外汇券随之成为一种特殊消费权利的象征。

  袁跃东:“那个时候坐出租车的多数是外国人,或者是外籍人,包括华侨,所以出租车司机他也要外汇券,外汇券比人民币要值钱,尽管面值是一样的,但实际上购买力强,所以出租车司机拒收人民币,很讽刺的事。”

  到了这个时期,相对于改革开放转型中日趋活跃的经济,官方汇率与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制度,就如同计划经济留下的一条“金融尾巴”,无疑是一种拖累。

  吴念鲁:“混乱,一种混乱,所有的外汇全国全部通过调剂中心这么来做,那么官方的价格实际上是有点名存实亡,在这种情况下,你再继续下去,我觉得对整个的贸易这个是发展不利的,而且对整个的外贸体制改革也是不利的。”

  1992年,88岁高龄的邓小平南巡,在改革开放的重要关口再次以他特有的改革精神为中国指明了道路。

  邓小平:“中国只要不搞社会主义,不搞改革开放,发展经济,逐步地改善人民的生活,任何一条路都是死路。”

  与此同时,在金融领域,一场对于人民币汇率的重大改革开始酝酿。

  李扬:“那时候改革,就从民间然后到半官方到官方讨论都很多,大家都说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缺资金,具体来说就是缺外汇,缺外汇,所以以前关于汇率改革不断是有人提出,但是不断的会被这样一个问题吓倒,担心就是汇改之后一下子,我们本来已经是天天令我们担心的那一点外汇储备会减少,会出现逆差。”

  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在这份文件里面首次提出:要改革外汇体制,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可兑换的货币。

  随后,1994年1月1日,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正式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浮动汇率”。

  李扬:“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在中国整体上来确立了市场运行的机制,确立了中国融入全球的一个基本平台,在此之前,虽然我们叫改革开放,主要是引进来,我们要人家的钱,那么94年之后实际已经确立了一种双向的一种格局,就是我们既要引进来,同时我们也要走出去。”

  这次汇改将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定为8.72:1,比之前的官方汇率5.7:1一次性贬值33%。人民币的大幅贬值,使得中国商品的价格一下子在世界市场上变得便宜了,而且更重要的是中国成为一个更加吸引外部投资商的地方,从此之后,中国公司开始集体远征,中国经济走上了外贸拉动型的道路。

  李扬:“是里程碑式的事情,中国的外汇储备摆脱了长期在0上下波动这样一种被动局面,从此走向了高增长之路。”

  丁志杰:“对外经贸活动开始蓬勃的发展,特别是在贸易,那么出口的增速开始达到了两位数,确立了中国此后的,一直持续到现在的国际收支双顺差。”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