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从跨境贸易结算试点看人民币国际化步伐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9日 03:10  金融时报

  主持人:本报记者 李倩

  特邀嘉宾:

  中国农业银行金融市场部李刚博士

  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方明博士

  交通银行发展研究部吴建环博士

  4月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东莞4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

  针对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带来的深远历史意义,本报记者采访了农业银行金融市场部李刚、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方明、交通银行发展研究部吴建环,请他们就与此相关的一系列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以及各界广泛关注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问题发表了见解。

  记者:此次国务院决定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为做实央行签署的一系列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搭建了商贸平台。在贸易中用人民币计价和结算,除了能有效规避汇率风险,改善贸易条件外,也扩大了人民币的“活动半径”,那么是否也可以视为是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步骤?

  李刚:可以这么说。此举将促进国际贸易并进一步放松对人民币的束缚,逐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最早可以追溯至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要“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有选择、分步骤放宽对跨境资本交易活动的限制,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快推进与港澳地区货物贸易的人民币结算试点。今年“两会”期间温总理明确表态,中央有关部门已经完成制定了关于实行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的方案,经国务院批准以后将尽早实施。国务院《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政府将允许香港非金融性企业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支持香港人民币业务发展,扩大人民币在周边贸易中的计价结算规模。另外,自去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央行已与香港地区以及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白俄罗斯、阿根廷等6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及货币当局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总金额高达6500亿元人民币。一系列货币互换协议的签订,为人民币跨境结算提供了资金支持基础,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重要基础。不久前,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还原则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2020年将上海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

  吴建环:理论上讲,一国货币国际化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本币在一般国际经济交易中被广泛用来计价结算;第二层面是本币在外汇市场上被广泛用作交易货币;第三层面是成为各国外汇储备中的主要货币之一。不可否认,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初级阶段。但是,我国目前对外贸易规模已相当大,边境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进行计价结算的需求日益发展。去年12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加快推进人民币用于区域性国际结算的试点工作。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推出,迈出了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一步。

  此外,国务院已经通过推进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的意见。随着上海各项金融功能的逐步完善,上海将可能成为区域性人民币清算中心,并推动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范围和规模的发展。可以说,在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进展的条件下,现在在上述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肯定是进一步扩大了人民币的"活动半径"。

  记者:去年年末以来,为解决短期流动性问题,有效应对金融危机,维护金融体系稳定,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合作步伐加快,双边货币互换安排密集出台。在当前全球经贸增长乏力、外汇市场波动加剧、贸易融资萎缩的情况下,这种货币互换除了有利于降低各自融资成本,锁定各自汇率风险外,是否也客观上推进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方明:在目前我国央行已签署的一系列货币互换协议中,由于将互换的有效期延长到3年,并支持互换资金用于贸易融资,因此这种货币互换安排在某种意义上相当于对方国家所有的商业银行与我国签署了一个总的人民币借款协议,下一步人民币资金将根据需要配置到各个商业银行,具体的途径可能是商业银行直接向本国货币当局融资。此外,对于那些人民币已进入其外汇储备的国家来说,商业银行也可能用本币向央行兑换人民币用于贸易支付。这意味着,一方面,在双边贸易中出口企业可以更多地利用本币进行贸易计价结算,而无需选择美元,从而有效规避汇率风险、降低汇兑费用;另一方面,也为人民币在更大范围内作为贸易结算货币打下基础。

  吴建环:的确,上述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主要目的是为了应对流动性问题,以便更有效地应对金融危机,维护金融体系稳定。而另一方面,人民币互换规模和范围的扩大肯定有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因为货币互换表面上是一种央行之间对等的货币相互拆借,但事实上多数是外国央行借入人民币用于与我国之间的贸易结算或者作为其外汇储备。

  记者:我国目前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第三大贸易国和第三大债权国,但我国在国际经济金融舞台上话语权严重缺乏,当前危机给了中国一个机遇,争取与经济实力相称的国际地位和应有的话语权,这对我国经济长远发展乃至中华民族复兴都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所以说,人民币国际化是大势所趋,应该是一个共识。

  方明:中国在国际货币和金融事务中的重要性,客观上增加了我们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迫切性。另外,在过去一年半的全球经济变化中,美元作为国际垄断性的交易货币和储备货币,其信用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质疑。尽管美元在可预见的将来仍然是全球主要的交易货币和储蓄货币,可是美联储为拯救经济不惜代价地大幅扩张基础货币,对于中国来讲,保障接近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安全,对中国经济的稳定运行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我认为,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应该是中国和欧盟都要成为关键货币国,而人民币国际化是必要的基础条件。

  吴建环:人民币国际化的确是大势所趋。首先,我国经济发展的外向程度很高,与全球经济的融合程度越来越紧密。去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和实际利用外资余额占GDP的比重分别高达58%和20%左右。其次,这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暴露了国际货币体系的弱点。在以美元为中心的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是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这就导致美国为了刺激本国经济的发展而长期执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最终导致流动性过剩。而且,危机爆发后,美联储继续采取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向市场注入了大量流动资金,在全球范围内分摊危机的成本,把各国拖入了这场可能没有赢家的全球浩劫之中。因此,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有利于逐步改变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抑制其弊端和负面影响。同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具备一定的客观基础。一是居民和非居民对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有明显需求,二是人民币汇率和我国通胀率较为稳定,三是我国金融市场较为发达并逐步开放。而且,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也是十分必要的。以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为例,不仅有利于我国企业有效规避汇率风险,而且有助于我国企业营运成果清晰化,当然还节省了企业进行外币衍生产品交易的有关费用,节省了两次汇兑所引起的部分汇兑成本,加快结算速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李刚: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对于降低我国在对外贸易、储备等方面对美元的过度依赖,保持我国经济、金融的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有利于金融机构、企业乃至整个经济体规避汇率风险,解决债务与收益货币不匹配的问题。一旦人民币被广为接受,中国的进出口企业就可更多地直接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汇率风险也将由交易对手承担,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源实现生产与消费的稳定;二是有利于减少美元汇率波动对我国和周边地区贸易的干扰。次贷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美元流动性的泛滥,美元汇率的巨幅波动及贬值风险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了许多不利影响;三是有利于我国适度降低外汇储备规模,实现资源更有效率的使用,减少巨额外汇储备对货币政策的制约,并降低储备自身的风险;四是有利于减少储备货币发行国发行过量货币的冲动,以获取所谓的"铸币税"收入。

  记者:我们知道,一国货币如果要实现真正的国际化,其必要条件是该货币必须是可自由兑换的货币,而货币自由兑换改革必须循序渐进、分段实施。因此,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急于求成,盲目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顺势而为是不是较好的选择?

  方明:人民币国际化必须要有明确的整体战略,要有恰当的路径选择。人民币汇率机制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核心,因此,要将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国际化和储备化与中国国际资源、能源和市场、机构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还要把内外资源能源和经济空间的使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考虑。这需要借鉴其他国家的货币战略,制订适合中国长远利益的国家货币战略。

  李刚:人民币国际化必然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建议人民币国际化可以分三步来实施:第一步,积极地推进经常项目下用人民币计价、清算,并为经常项目下人民币的流出和回流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在积极组织引导外贸企业、商业银行用人民币计价、清算的同时,建立经常项目下本币清算中心,尝试允许境外人民币到境内直接投资,允许用境外人民币支付我国出口商品货款,鼓励金融机构提供各类外贸人民币信贷工具等。第二步,大力发展人民币债券市场,抓紧建设人民币衍生品市场,逐步开放国内金融市场,建立开放式短期外汇借贷市场、人民币清算市场以及外国人民币债券市场。第三步,当国内经济总体规模足够大、国内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对外经济的影响足够大、对外依存度比较小时,全面开放国内金融市场的条件基本成熟,人民币国际化才能迈出最终一步。

  吴建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也就是实现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过程。一般而言,货币的自由兑换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稳定的宏观经济、健全的微观基础、完善的金融体系、有效的金融监管、良好的国际环境。而要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就应当进一步推进我国市场化进程,为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兑换创造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必备的微观经济基础。主要就是要进一步维持我国宏观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提高国内企业特别是金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国内金融体系和完善金融监管等。

  目前全球金融危机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近期人民币货币互换协议的频繁签订也有力地提升了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但人民币要真正走向国际,成为国际"硬"通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于这一点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

  采访后记:签署人民币货币互换协议,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是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综合国力大幅提高、经济和金融实力提升的结果。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不但牵涉到人民币怎么结算,还牵涉到人民币如何汇回、如何投资等,因此我们将面临一系列体系的构架,这些都将为人民币国际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并积累丰富的经验。

  我们相信,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多项互利合作的顺利进行,稳定国际金融市场将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因此,人民币国际化将是大势所趋。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