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证券时报:对G20峰会不应期望太高

  证券时报社记者 彭 妮

  《华尔街日报》说,G20正在兴起成为全球经济的董事会。这说法虽有几分夸张,却也不算太言过其实。

  且看20国峰会的参会各国:除了传统的美日欧等重量级选手,也有日益崛起的“金砖四国”等市场新贵,基本上涵盖了当今世界经济体系中最有发言权以及最具发展潜力的国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越来越深入的今天,这些国家的一言一行,无疑能左右世界经济大局。

  不过,这场董事会召开的背景和时机比较特别。这是在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20个国家,也即20个董事之间的共融和协商,也是20个董事之间的角逐和较量。是昔日领袖遭遇挑战,是正在没落的遭遇了正在崛起的,也是即将逝去的旧秩序和即将到来的新秩序的狭路相逢。

  所以,尽管二十国峰会今日才正式展开圆桌会谈,但桌子底下,各国早已明争暗斗多时。这边厢,围绕着经济刺激计划、全球货币体系改革两大话题,早已按捺不住的欧盟屡屡向仍以全球领袖自居的美国叫板;那边厢,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也纷纷表达自己的立场。

  今日峰会开幕,分歧和沟通正式展开,角逐和较量也将跃上台面。其中,身为危机策源地的美国,其董事会角色未免尴尬。尽管将继续呼吁各国推行经济刺激计划、加强全球金融协同监管,但在欧洲对经济刺激计划已经说“不”的情况下,美国也只能降低期待。《华尔街日报》说,美国正在调整目标重心,淡化财政刺激倡议,并“准备在G20峰会上接受指责”。

  另一方面,在昨日披露的一份G20声明草案中,欧盟再度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希望打破美国主导的现有国际金融秩序,打造新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乃至建立以“金融稳定论坛”(FSF)为载体的全球性金融监管机构这种公然挑战美国领导地位的要求——这很可能意味着一个凌驾于IMF之上的“全球央行”,显然比美国走得更远。

  而作为此次峰会的另一大主角,中国立场也备受全球关注。从欧美主流媒体的反应来看,中国显然占有特殊分量。在美国《亚洲华尔街日报》的网络版上,“G20峰会专题”中分类为“中国”、“美国”、“欧洲”的几大专栏消息高居显要位置,而“中国”尤其位居榜首。在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版的网站上,有关中国的消息也常以配图专栏头条的方式高频率地出现。

  毫无疑问,在全球经济身陷衰退泥潭的特殊时刻,在这场旨在助全球经济摆脱困境的董事会中,身为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国家、身负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中国,其角色令人瞩目。而中国究竟希望在世界金融体系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希望谋求到怎样的话语权?

  峰会前夕,中国政府也多次表态愿意增资IMF,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和央行行长周小川分别在海内外撰文呼吁改革IMF,增加中国在IMF中的话语权,并推动IMF在世界经济中获得更大作用——这被视为中国在金融峰会中的提案纲领;而在上月底,周小川发文称,应建立“超主权”储备货币,改变国际储备货币体系中美元独尊的局面——这一观点也被解读为中国希望改革全球货币体系,并借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前奏。

  对此,西方国家如何看待?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在接受《华尔街》日报专访时表示,“IMF需要更多的资金,问题在于从哪儿得到更多的资金。答案的一部分肯定跟中国有关。” 陆克文指出,“如果我们想让中国在这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就应该欢迎有关中国在IMF等国际机构拥有更大话语权的讨论。”而对于改革“国际储备货币体系”的问题,身为二十国峰会东道主的英国首相布朗前日则称,“在20国峰会将要讨论的所有主题中,我们不会为此花费太多的时间。”

  或许,中国不应对G20期望太高。不仅仅是中国,就是G20其他各国,或许也不应对峰会期望太高。《金融时报》社论认为,G20无力拯救世界经济,原因就在于,“对于这场危机的根本原因以及摆脱危机的最佳途径,都不存在共识。”是否如此,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