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永杰
专栏作者 陈永杰的专栏生于七十年代末,得益于两文三语之便,在文化交汇处思考,曾负笈欧洲六载研究社会政策,现为中山大学行政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抗议G20的隐喻-2009-3-31英国救市之路的十字路口-2009-3-26奥巴马:“短暂的蜜月”-2009-3-23G20是美国的“鸿门宴”?-2009-3-19希拉里的“外交秀”-2009-3-11
伦敦唐人街旁的李斯特广场,汇聚了伦敦最多的剧院,数十部世界著名的音乐剧和歌剧,每天都在这里上演,包括了改编自雨果同名小说的《悲惨世界》。世界主要国家的领袖,几天后将要聚首伦敦讨论全球事务。应该建议他们有空去看一场《悲惨世界》,否则他们未必能理解为何这些天来在伦敦的各种集会示威之处都能听到这部音乐剧的主题曲之一《你可曾听到人民的声音?》
在伦敦数以万计的人愤怒地走上街头,冒着寒风和阵雨游行示威,要求保障体面的工作和基本的公共服务,结束全球贫困和不平等,以及实现绿色经济。参与游行的团体来自世界各地,不少来自发展中国家,在跟着下来的这几天里,可以预计这场游行的声势和吸引到的关注将不亚于峰会本身。这种本来只有G8峰会或世贸会议能享受的待遇,出现在一场有不少发展中国家参加的G20峰会中并不寻常,它的确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当前我们陷入的这场危机的成因的强烈不满。英国工会大会总干事巴伯的发言相信代表不少游行者的心声:“我们愤怒是因为金融危机并非自然灾害,而是不负责任、不顾后果的行为造成的危机,它制造了众多的不平等,令普通人不得不为危机埋单。”
不同的游行团体有不同的政治诉求,不见得都与金融危机的成因有关。在伦敦街头,我们看到的是指向相当不同的各类标语,有的希望“清理全球金融”、有的要求“打烂资本主义”,甚至有的号召“全世界工人团结起来”。还有与金融危机似乎毫无联系的“气候非常时刻”。很遗憾,游行团体中的大多数,似乎都注定了要失望,因为这场G20峰会完全没有打算讨论除了经济衰退以外的其它问题。全球暖化、援助非洲或者新国际秩序,起码都不会是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奥巴马政府最关心的问题。这场峰会充其量最多是在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增加国际货币基金储备资金和进一步的刺激经济措施上达成一些共识。
不要太快否定世界各国示威者在伦敦的声嘶力竭终将徒劳。那个由华尔街说了算、美国一言九鼎的时代已经进入了尾声。伦敦的示威预示着后金融危机时代西方国家政治格局的转变,可以预期的是,民间反对力量的膨胀,事实上比这场金融危机更有力地威胁着这些国家政府的管治能力。这是一批西方国家的领袖不得不比以往表现得更为谦逊和顺应民意的重要原因。在这场危机之中,新的政治势力正在占据更大的空间,新的政治格局正在形成,更为公平的国际秩序似乎看到那么一线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