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尤努斯:自私和浪费盛行是所有危机的根源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21日 03:28  21世纪经济报道

  穆罕默德·尤努斯来到中国,宣传他的小额贷款和社会企业的理念。趁此机会,本报记者在北京对他进行了专访,话题围绕眼下的金融危机展开。

  救市政策需融入新价值观

  《21世纪》:您认为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源是什么?

  尤努斯:目前全球都在谈论不断深化的金融危机,媒体在持续不断地报道、关注,各国政府采取各种各样的救市方法,普通民众也参与到其中。但这些并不代表人们对于危机的本质有着清醒的认识。其实,除了金融危机以外,我们还面临很多其他危机。2008年,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曾经有过全球粮食危机;在粮食危机之前,有国际能源危机;以及人类一直面临的环境危机等等。这些危机都还继续存在,可能现在人们过分关注金融危机,而忽略了其他领域的危机。现在,所有这些危机都爆发了,对人类社会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困境。

  所有的这些危机,都有着一个共同的根源,那就是我们的经济模式有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在城市里,人们在不停地购物,买自己并不需要的商品,以此来获得满足感。新手机上市了,商家就鼓励人们换手机,尽管旧手机还好用,也被丢进了垃圾箱。这就是一种鼓励浪费的社会体制。在这样的体制当中,人们被怂恿、诱惑去购买新的商品,不断地浪费社会资源。每一件商品的生产,都耗费了大量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当中的很多都是不可再生的,比如石油、煤炭等。浪费造成的过度消耗,导致了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的产生。

  人们的喜新厌旧已经成为了一种消费模式乃至生活方式,并且成为了代代相传的传统。连小孩子都会跟父母说,这个东西旧了,我们扔了买新的吧。这样的生活方式,不仅对整个地球的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而且危及其他人的生活。由于全球变暖,一些国家将很快永远地从地球上消失,这些国家的人们承担着其他人恶行的后果,生活遭到了威胁。而现在被消费主义驱动的人们不理会这些,他们只关注自己的生活享受。自私和浪费的盛行,是我们现在面临的所有危机的根源。

  《21世纪》:旧的价值观在危机面前遭到了反思和批判,您所倡导的新的社会准则是怎样的?

  尤努斯:我倡导的第一条原则就是:每个人的生活都不给他人造成伤害。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就好比开车的人不能撞行人一样,这是每个人在社会中生存的基本责任。这个原则很简单,但是现在很多情况下,人们都在违背它。以对他人的伤害和毁灭,来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样的思想和行为,会导致人类道德堕落和毁灭。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无能为力,其实只要从每个人的生活小事做起,这个原则就可以实现。比如说,在购买商品的时候,就可以反思一下这会不会对他人造成伤害,然后再进行选择。所有的商品,可以像能耗评级一样,进行伤害评级,方便消费者了解和选择。只要恪守这样的原则,实行的方法就很简单。

  第二条原则是:给后代一个更安全、更美好的世界。上一代人给我们这一代人的世界,比以前的世界更安全。我们也要把更美好的世界给下一代人,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把世界弄得更糟糕。只有这样,人类的传承才是可持续的、进步的。

  《21世纪》:在这样的原则下,幸福应该如何定义?

  尤努斯:我认为,幸福的产生有两个因素:一是人的内在因素,就是自己觉得自己幸福,这种幸福是自发的;另一个就是社会文化对幸福产生的促成作用,就好像我买了一个新房子,人们都来家里参观,然后说“你很幸福啊”,那么我就觉得自己很幸福。从文化上来讲,人对幸福的定义是从社会文化习得的。我购买新东西,人们会羡慕我、说我幸福,那么我为了幸福,就会去买房子、车子等等。

  为了改变人们获得幸福的方式,必须改变文化。我上述的两个原则就是为了让人们从别的方面获取幸福。幸福可以从牺牲中来,可以从帮助他人当中来,可以从自己不伤害别人的生活方式中来。幸福不是一个既成的概念,而是我们自己进行定义的结果。

  《21世纪》:各国政府的救市方案当中都有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相应措施。如何在救市政策中融入您的价值观?

  尤努斯:救市过程中一定要牢记一个原则:不能走老路,不能回到金融危机以前的模式。需要有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发展路径。刺激经济、加大投资,要把这些资金投到那些无害产业、绿色产业。危机也是机遇。在经济过热的时候,人们对于经济模式当中的问题都采取得过且过的态度;现在危机来了,没有退路了,必须要进行改革,转变经济模式。

  既谋利又利他的社会企业

  《21世纪》:您提出了“社会企业”的概念,它与您上述的两个原则有怎样的关联?

  尤努斯:目前世界上面临的种种问题,都和对自由市场经济的狭隘理解有关。利润最大化的假定,把人看成是赚钱机器。利润最大化不是人的全部,只是人性的一部分。人具有自私和无私的天性。自私驱动了利润最大化,但是幸福不是靠利润最大化就能达到的。这就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投身慈善和公益事业的原因。人的天性就有无私、利他的一面。无私行为的目标是对社会和他人有益。以这一目标为导向,建立的企业就是社会企业。社会企业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维持偏低的利润率,将利润用于自身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高。追求利益最大化和对他人有益,这两个目标是相互冲突的,对企业家来说,同样具备吸引力。社会企业弥补了企业在追求最大化的过程中,对弱势群体和福利事业的忽视。和慈善机构相比,社会企业不依靠捐赠生存,自负盈亏。

  我创办的格莱珉银行就是这样的社会企业。格莱珉银行是属于借款的穷人的,他们拥有格莱珉银行的股票,而且可以互相转让。格莱珉银行从1995年开始,就决定不再接受捐赠款。我们用吸纳的存款来发贷款,赚取维持经营的利润。从1976年格莱珉银行成立到现在,只有3年没有利润,其他年份银行都盈利了。我们认为,每个人都是有潜力的,哪怕是一个身无分文的乞丐,都有着无穷的潜力。传统银行只把钱带给那些已经拥有大量财产的人,是富人俱乐部,根本不会给穷人贷款。格莱珉银行把钱贷给那些最贫穷的人。我们相信穷人的潜力和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给予他们帮助和引导,让他们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格莱珉银行的还款率是97.82%,穷人是有信用的。

  《21世纪》:既然社会企业有这样的优势,慈善机构和政府的作用都会被它取代吗?它们之间应该是怎样的关系?

  尤努斯:由于社会企业的数量有限,现在很多事情都是由慈善机构来做,人们会感觉慈善机构的功能强大,似乎福利事业的各个领域都可以交给他们。但其实,慈善机构能够发挥作用的领域,应该仅限于重大灾难的救助。比如像汶川地震这样的自然灾害,就需要慈善机构发挥作用,在短时间内募集捐款,在灾后重建过程中给予人力物力各种支持。但在日常活动当中,现在很多由慈善机构来进行的工作,都可以创办相应的社会企业。政府的重要职能是制定法律和规则,监督、引导社会企业和慈善机构的工作。

  《21世纪》:格莱珉银行里的借款人都要加入一个5人小组,这是否是一种保障信用的方法?对于借款人来说有怎样的意义?

  尤努斯:这样的小组不是用来为借款人进行担保的。这个小组的意义在于给借款人一个社会支持网络。每个人都需要和别人一起生活。现代社会的人都生活在和他人隔绝的世界里,城市里的人都不知道自己的邻居是谁。假如没有人监督,你可能睡懒觉、不起床,不注意自己的外表,活得浑浑噩噩,对自己的生活放任自流,不对任何人负责。但是当有人和你关系密切,关心你的饮食起居,你就必须得好好活着。现代人只有和其他人生活在一起,才能获得尊严,才能产生责任感。这些借款的穷人需要这样的社会支持,来帮助他们自立谋生,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这些穷人能够自食其力,客观上带来高还款率的结果。

  《21世纪》:在中国,庞大的流动人口是否成为小额信贷推广的信用障碍?

  尤努斯:我想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从我们的新项目中找到。我们最近在美国纽约市的社区中开展了小额信贷的项目。那里有全世界各个国家的移民,是一个文化大熔炉。那里的人口流动也非常的频繁。我们在那里的项目做得很成功。所以高流动性、高异质性都不是建立小额信贷的壁垒。

  《21世纪》:在中国开展小额信贷有哪些壁垒?

  尤努斯:每次我要在一个新的国家开展小额贷款,这是人们必问的问题。2006年我来中国的时候,和吴晓灵女士探讨这个问题。有人说,一个国家有自己特殊的情况,中国和孟加拉国不同,不适合开展小额信贷。我跟吴女士说,就让那些人去争论吧,我去做给他们看。我当时说,我要挑选中国最贫穷、最难推广小额贷款的地区。我们当时选中了四川。在汶川地震后,那里更需要小额贷款提供的帮助,我也希望能通过一个试点向人们证明,小额信贷可以在中国很好地开展。目前,小额信贷在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吸纳存款受限,相应的审批制度和监管制度还不完善。我能理解控制金融风险的重要性,希望通过制度创新解决小额信贷的问题。

    相关专题:

    次贷危机进一步加剧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