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东
在美联储宣布将购买最多3000亿美元的2至10年期的美国国债和7500亿美元的MBS债券,以及1000亿美元的机构债后,开动印钞机的主要央行已经达四家(美联储、英格兰央行、日本央行、瑞士央行),这是数量型放松的时代性标志。
开启印钞机对美国来讲可以有效降低市场利率水平(当天十年期国债下降近50bp),同时减缓整体债务的压力,但同样可能面临一个未来比较大的货币过多(并非一定会通胀)的问题。而且由于信贷意愿差,目前市场的货币乘数已经很低,可能现在印钱并不是一个最好的时期,过多的货币最后会引起市场的剧烈波动,却不是一定上涨,而这种波动来临很可能会先于经济的复苏,那么,经济一起进入低增长、高通胀的可能性会更大。
从日本过去的经验来看,财政赤字融资的措施的确可以显著增加基础货币供应,降低短期和长期利率。在政策实施的2001年初到2006年初,CPI从-1.6%转向正值,而且基础货币的平均增速达到两位数。但同时,这一政策却仍没有很好地刺激总需求和提升银行的信贷意愿。可见,数量型放松可能对于减缓通缩是有效的,但对眼下的实质性问题的解决力却不强。日本的数量扩张政策并没有带来恶性的通胀,但并不是说美国这么做没有长期通胀的危险。因为需要严格控制央行购买国债的数量,同时要把握市场对于通胀的预期,而这将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回头看目前受到压力最大的开放经济体欧洲,如果是由于担心通胀压力而没有在近期进行过激货币政策操作的话,但随着时间过去,用不了多久它的压力会变得非常大,如果不进行贬值,那就有必要提高自己的贸易壁垒来保持出口。这样,就可能造成更多的贸易摩擦,那么各国所谓联手对抗危机的努力可能就完全像海市蜃楼一样消失。
世界在货币的“竞争性贬值”和全面贸易摩擦之间徘徊,而越来越大的可能性是这两者同时出现。我们面临的外部贸易不利环境不太可能会在短期内好转(最新的并购否决案又给了贸易保护者更好的理论),对经济好转的期待需要更多关注内需的变化。虽然国内央行实行类似过激的手段可能性不大,但不排除它也会继续使用目前手头上仍然有操作空间的品种,比如更低或者极低的存款利率来改变居民的储蓄消费比例,或者再继续降低准备金率,向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投放更多的流动性。而未来的事,比如通胀,虽然需要密切关注,但却不是当务之急。2009年可能注定是一个大幅波动(或者有大幅波动风险)的市场,我们能做的也就是睁大眼睛,手握钢枪(流动性和资产都算),随时进行判断和调整。
相关专题: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