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G20财长急寻共同主张 美国迈左脚欧洲迈右脚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4日 02:00  经济观察报

  程明霞

  刺激经济,整顿银行,拯救世界!——一场重整山河的全球联合大行动眼看就要拉开序幕。G20——这个代表全球2/3人口和9/10经济总量的集团,希望去年底在华盛顿那些雄心壮志的口号,能在早春的伦敦变成有力的行动。

  3月14日,G20的财长和央行行长们先期聚集在伦敦,为4月2日的峰会做准备,竭力使伦敦成为“口号变行动”的地方。

  但是,如果左脚是刺激经济、右脚是整顿银行,G20共同行动的第一步,会先迈出哪只脚?——在还没有到达伦敦之前,欧洲与美国在各自表态中流露的倾向已经显现出巨大的分歧:美国人坚持迈左脚,刺激经济,并持续加大刺激;而欧洲人准备迈右脚,开始对银行业的整顿和金融市场的监管改革。

  在这个时候,“市场更愿意看到实质性的行动,哪怕只是温和的举措,而不是什么拯救世界、重建资本主义的大口号。”欧洲智库Bruegel研究员尼古拉斯·万隆(NicolasVéron)告诉本报。

  那么,如果美国迈左脚、欧洲迈右脚,危机中的世界会走向何方?

  整顿,开始整顿

  作为东道主的英国财政大臣达林(AlistairDarling),在客人们未到伦敦时就开始不遗余力地大喊 “行动!一起行动!”

  “首先,要确保我们以财政刺激手段继续支持经济复苏,这一点我们已经说的够多了,”达林认为目前更多的注意力应该在另一件事情上:“第二,更为关键的是,我们需要清理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确保他们重新具有放贷能力。”

  达林的声音不仅代表英国,法国和德国也站在英国这边,明确表示了对继续财政刺激举措的不赞同。

  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周末财长会议前一天说,“财政刺激很重要,欧洲在这方面已经作出了应有贡献,但它们无法取代必要的监管。”

  法国总统萨科奇也在同一天的同一场合表示:“我们已经在增长方面投入了很多。现在需要优先考虑的不是增加支出,而是构建一个监管体系,以防止这种灾难再次发生。”

  让欧洲人拒绝更多财政刺激举措的原因是,迄今为止,大笔的财政支出对欧洲经济状况的改善收效甚微,且给未来积累了越来越高的赤字风险。这让包括英国首相布朗在内的欧洲领导人,都开始怀疑财政刺激政策究竟是不是应对危机的正确药方。

  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也在伦敦峰会前透露,欧盟会在峰会上请求加强监管,而不是继续更多的财政扩张手段。

  这意味着,伦敦会议上的欧洲人会站在一个阵营里统一 “迈右脚”:开始将更多精力放在银行业的清理、金融业的监管体制改革上,而不再是一味地抛出经济刺激方案。

  刺激,持续刺激

  美国年轻的新任财政部部长盖特纳(TimGeithner)也在离开华盛顿赶往伦敦之前,发表了一番“危世危言”:“情况还在恶化……时不我待……全球危机需要全球回应!”

  盖特纳并没有否定欧洲人 “迈右脚”的必要性,就像欧洲人也认为“左脚”依然需要。“我们有两个目标,”盖特纳说,“首先,要通力合作刺激经济重新复苏;第二,确保我们在向金融管制改革的方向移动。”

  但盖特纳的主要兴趣显然在刺激经济复苏上,对金融业的清算和改革,只是盖特纳放上桌面,但不是摆在手头的事情。

  在盖特纳就G20财长会议发表的长篇声明中,他强调“G20国家应该继续采取强有力的宏观和金融举措”。

  盖特纳暗示欧盟在财政刺激政策上力度不够,“在美国,我们行动迅速地通过了美国复苏方案,通过投资、减税等等,为经济的长期复苏打下坚实基础。其他的G20国家也应该这么做。”他因此大力支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下简称IMF)的建议。

  IMF一直是政府加大财政刺激力度的鼓吹者。其首席经济学家布兰查德(OlivierBlanchard)去年底在华盛顿总部其办公室接受本报专访时说:“在一般情况下,以美国如此高的负债,我们不会建议其采取财政刺激手段。但是,这场危机实在太严重,属于非常时期,因此,即便会在未来累积更高的赤字风险,我们也建议美国现在采取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政策。”

  近日,IMF更是提出建议,在全球经济最惨淡的2009年到2010年,G20国家应该拿出本国2%的GDP来进行扩张性财政刺激政策,以提振全球经济复苏。

  中国不是功夫熊猫

  虽然美国人与欧洲人一个坚持大步迈左脚,一个准备起步迈右脚,但他们之间并非完全没有共识。除了一致再次重申了对贸易保护主义的警惕之外,欧美一致呼吁以中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在这场全球联合大行动中贡献更多力量。

  中国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在国内“两会”期间就前往华盛顿拜会财长盖特纳与国务卿希拉里,商讨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下一步的走向。中国财政部部长谢旭人与央行行长周小川也在“两会”结束之际就赶往伦敦。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也将在4月2日出席峰会,并在那里与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首次面谈。

  但不像欧盟与美国在启程前往伦敦前就大肆放风不同,中方对伦敦峰会并没有很多表态。只有一位经济高官曾在两会上说,“中国不是功夫熊猫,不能拯救世界”。

  位于欧盟总部布鲁塞尔的研究员万隆,相信伦敦会议是中国的机会,无论是IMF改革还是金融业恢复正常,都需要中国。“美国和欧盟必须出让他们在IMF中不合理的话语权,分给中国。……现在全球市值最大的5家银行,有3家的总部在北京!”万隆说。

  “这是G20有史以来第二次级别最高的峰会,第一次是去年底的华盛顿峰会,”万隆认为,其实左脚右脚都不能荒废,“在这么恶劣的局势里,你必须一边艰难的前进,一边修补破损的船。”

    相关专题:

    聚焦20国集团金融峰会

  来源:经济观察网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