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重新认识外汇储备的使用理念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6日 23:58  经济观察报

  陈炳才

  1.外汇储备是中央银行的负债而不是社会的金融资产?

  一国外汇储备持有方式有两种:财政持有和中央银行持有。前者通过发行债券筹集资金然后购买外汇,或者是向央行发行金融票据,发债券似乎是收缩市场流动性,而发金融票据会增加市场的货币供应;中央银行是投放基础货币购买外汇,它会导致市场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因此,人们把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看做是负债,而不是资产。

  外汇储备的两种持有方式,就金融市场的金融资产及其运用来说,本质上区别不大,只是形式和结构上的差别。财政发行债券筹资购买外汇,由于债券本身也具有融资、抵押、变现的作用,可以作为金融资产和工具使用,因此,就全社会的流动性来说,并没有减少,而是增加了一种资产。财政发金融票据买外汇,与中央银行持有外汇效应基本相同。

  中央银行和财政持有外汇,都增加了社会的金融资产,不过是资产的形式差别。

  财政和中央银行获得的外汇储备,来源于涉外经济和金融活动,因此,它是货币(债券)的经济发行。在这里,货币的增加扩展了一个渠道,依据外币来发行本币基础货币或债券,可以认为是外币衍生出本币或本币债券(票据,不是股票)。

  由于本币(债券)是国内基础货币(准货币),因此,可以反过来认为是本币(债券)衍生出了外汇储备,因此,外汇储备本身既是负债,也是国内外币金融资产,是资产当然可以使用。

  2.外汇储备购买美国国债和高信用等级的企业债最安全?

  各国外汇储备绝大多数情况下是选择购买美国国债或信用等级为3A的企业债券或者是政府担保的债券,认为这最安全。

  美国这次金融危机表明,外汇储备在主权风险之外 (因两国外交恶化乃至出现战争而导致资产被冻结或没收),还存在着债券价值缩水的可能,政府担保债券也可能无法偿还。高信用等级的企业会出现信用等级突变,企业债券价值可能严重缩水乃至成为废纸。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债务国家,如果美国总也无法清偿全部国际债务,持有美国债券的国家就永远不能使用自己的外汇储备,只能让美国人使用,一旦使用或提款,面临巨大损失,这意味着本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被国际金融市场绑架而不能解脱。

  中国如此巨大的外汇储备,能立即拿5000亿-10000亿美元来使用?拿出来,会有什么影响?如果不拿,这些储备永远是纸上财富,可望不可用!

  随着各国外汇储备的规模不断扩大,安全性已经不存在,其实是绑架性占据了主导地位!

  亚洲金融危机让世界认识到,太小的外汇储备规模不足以抵御货币投机商对本国汇率的冲击。当世界各国外汇储备规模足以与投机资本抗衡的时候,投机资本再也没有蓄意冲击一国汇率制度,而是转战其他领域。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外汇储备失去了防范对象,被作为资产经营与管理,而忽略了其对投机的预防、控制乃至与投机资本战斗。结果,投机资本在次债及其他衍生品领域投机,从另一方面使外汇储备的风险增加,这很值得外汇储备的持有国家进行战略性思考。如果总是被动应付投机资本,甚至不知道投机资本在哪里兴风作浪,外汇储备就不可能有安全!

  3.外汇储备的使用必须首先用人民币购买后置换使用?

  对于外汇储备的使用,人们在观念上就认为则必须拿人民币去购买,这也是典型的教条主义观念!

  外汇储备是负债,也是国家所有的资产,是属于中央银行管理的国家资产,中央银行不能直接使用,国家可以直接使用。

  先用人民币去购买外汇,然后使用外汇是一种思路。难道不可以反过来思维:首先使用外汇储备,然后再收人民币吗?国家拿储备先进口,让企业代销,或者委托企业加工,或者作为股权入股,或者把进口的物质、能源、设备作为注资,不也可以吗?对企业不能进行外汇注资,但给企业注入其需要的进口设备、技术、专利、资源或能源等不可以吗?!

  关键在于观念的转变,不要被观念束缚!也可以拿外汇储备直接注资给需要外汇的企业到境外投资、收购或采购!

  4.外汇储备有一个适度规模?

  理论认为外汇储备有一个适度规模,按照这个理论,超过适度规模的储备是否就是不必要的,多余的?有害而无利?

  其实,当今世界,已经不能用这种常规认识去对待外汇储备了,而是要看储备如何用,往哪里用。多有多的好处和用处。

  外汇储备的用途除本文上述之外,还需要考虑保持汇率稳定的干预用汇,需要考虑注资、境外收购、兼并等。如果再考虑本币国际地位,乃至使本币升值后能够持续稳定而获得区域货币地位,外汇储备多一些也没有关系。这就像战后美国拥有全球75%的黄金对美元国际地位具有重要意义一样,在储备货币仍然具有国际地位的情况下,外汇储备多也有提高本币地位的作用。

  (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

  来源:经济观察网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