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资银行成外汇市场中流砥柱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3日 02:13  第一财经日报

  郭茹 冉学东

  华尔街金融危机正在全球蔓延,这次危机是传统国际金融市场转变、人民币向国际化迈步的一个重要契机。然而,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我国外汇市场的做大做强,尤其外汇市场交易主体的交易和风险控制能力更是关键。

  经过几年的积累,我国外汇市场已经初具规模,商业银行作为外汇市场的主要交易主体也经历了逐渐成长的过程。围绕我国外汇市场的发展现状,我们邀请了几位专家和业内人士进行交流探讨。

  孙立坚: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

  王子鸣:加拿大蒙特利尔银行广州分行高级交易员,2007年优秀外汇交易员

  刘东亮:招商银行总行高级分析师

  1 中资银行是外汇市场最主要的流动性提供者

  《第一财经日报》:自汇改以来,我国外汇市场发展非常迅速,国内的商业银行也开始抢占外汇交易业务。你认为,我国外汇市场近几年最主要的变化和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

  孙立坚:主要的发展在于我们的定价机制更加市场化。通过银行间市场向中外资银行询价,根据他们的报价引导中间价的走势,使中间价可以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虽然市场的价格走势并不起最具决定性的作用,但是毕竟有了这样一个市场化的机制。我们境内市场对境外市场价格的引导作用也在加强,这都是更加市场化的表现。另外,推出了许多衍生品种,产品也有了较大的丰富。

  王子鸣:其实从2005年宣布汇改之后的一段时间,外汇市场还是处于一个相对平静的状态,发展速度开始加快是从2006年开始到现在的3年时间里。包括市场规模、交易量、参与者以及交易模式都有了很大变化。除了做市商以外的很多银行都尝试寻找一些盈利的交易,交易模式的改变让人印象深刻。

  在市场品种方面,最开始我们只有即期,现在有了远期和掉期,还包括一些其他的衍生产品,包括货币掉期、利率互换等。远期和掉期的交易在去年有了一个比较大的发展,过去的一年,人民币出现大幅波动,对很多公司和私人外汇使用者是一个很大的冲击,很多公司开始利用衍生产品去对冲风险。

  刘东亮:从市场参与者的角度感觉,变化主要体现在波幅的扩大上。汇率波动扩大后,外汇市场上开始出现人民币的自营交易。这是银行在公司正常的结售汇需求之外进行的交易,在汇改之前是没有的。

  《第一财经日报》:由于我国外汇市场开放得晚,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中资银行参与外汇市场起步比较晚,但是最近几年进步很快,你认为表现在哪些方面?

  孙立坚:从一开始价格不变的固定汇率制度,发展到渐进的单边升值,再到现在汇率双边波动的加大,之后各类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也开始出现,银行需要逐渐适应这样一个变化的过程,需要学习如何管理风险并从中寻找获利机会。通过慢慢的积累和培养,近几年银行在这方面的能力肯定有了很大的提高。

  王子鸣:从交易对手的角度去看,中资银行的确表现出非常强的能力,除了传统的像中行、农行等人民币结售汇业务非常强的国有银行之外,其他的股份制银行也表现得非常积极,一开始就走在市场的前面。在远期、掉期等衍生品市场上,一开始外资银行参与得比较多,但2007年以后中资银行也开始非常积极地参与,成长很快。应该说中资银行是这个市场最主要的流动性提供者,在这个市场上扮演更加基础的角色,是市场的中流砥柱。

  刘东亮:汇改之前,人民币基本是稳定的,不会有什么汇率的风险。但现在市场的波动加大,风险也加大了,对企业和银行风险控制能力的要求都提高了。对银行来说,经过这几年市场的洗礼后,风险控制能力和交易的经验肯定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