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各国央行向零利率齐头迈进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3日 02:58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郭璐

   瑞信经济学家陶冬曾预测,2009年全球央行可能驾上零利率的马车。目前,全球央行似乎印证了陶的预言,向基准利率为零的目标齐头迈进。

   8日,英国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50个基点至1.5%,是该行自1694年成立以来的历史最低水平。10日,韩国央行将基准利率由目前的3%下调50个基点至2.5%;同时将对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1.5%。这是自2008年10月来韩国央行的第5次降息。无独有偶,印度尼西亚亦在上星期宣布再度降息0.5个百分比。至此,全球主要央行基准利率已普遍趋近2%-4%之间。

   西方如晦,东方不亮

   欧洲主要经济体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摇摇欲坠,各国央行基准利率短短数月间频频变更,其降幅令人咋舌。

   英国目前已是整个欧盟区经济下滑幅度最为严重的国家。就像英国央行8日公告所述,“英国经济目前正在经历异常严峻的衰退,企业和消费的信心明显下降……英国的全球贸易表现可能是相当一段时期以来最为疲软的。因此决定进一步采取措施,以增强信贷市场的流动性”。英国央行自去年10月以来已多次调整利率,降幅累计达350个基点,为1694年英国央行创立以来新低。上月初,英国央行曾将基准利率猛砍100个基点,至2.0%的历史低点。

   本星期欧洲央行亦将迎来今年第一次议息会议,经济学家普遍预测该行降息幅度可能在50基点左右。自去年10月以来,欧洲央行已累计降息1.75个百分点至2.5%。

   联系到目前的经济状况,欧盟区零利率的未来已隐然若现。作为欧盟主要经济指标,英国08年第三季度GDP萎缩0.6%,为1990年以来最大降幅;德国2008年第四季度经济据预测将下降1.5-2.5%,为1990年来该国经济最大萎缩幅度。

   法国虽然勉强摘掉了“经济衰退”的帽子,但据法国央行的预计,法国四季度经济增长将出现0.5%的负增长,2008年全年法国仅能实现0.9%的经济增长,未来经济前景仍然堪忧。

   基于上述经济数据,分析师普遍认为欧盟区基准利率将在未来持续下调,欧洲及英国央行很可能考虑利用极低利率时的“非常规”手段提振经济,包括量化宽松政策,即大量增加货币供应。

   与此同时,由于出口下滑和内需疲软等因素拖累,亚洲央行的决策者们亦不得不再度运用降息杠杆撬动亚洲整体经济复苏。

   印尼央行宣布,将指标利率调降50个基点至8.75%,降幅超出预期。印尼央行在2008年曾六次升息,将指标利率上调至9.5%,以遏制通胀压力。但该行在12月意外减息至9.25%。

   10日,韩国央行在降息公告中称,由于出口增长和内需继续下降,韩国经济增长正在急速放缓。鉴于全球主要经济衰退状况进一步恶化,预计未来几个月韩国经济下滑的风险将加大。副行长李成太对当地媒体表示,“今年情况将非常糟糕。”不过,由于韩国央行减息幅度小于部分市场人士此前预期,韩国股市10日跌幅扩大,韩元兑美元也呈现下滑趋势。

   各国调整将有所不同

   UBS首席经济学家Larry Hatheway对本报记者表示,全球央行调低基准利率仍大有余地。据他预测,到2009年第一季末,美联储将把联邦基金下调至1%或者更低水平;欧盟方面,到2009年底,欧洲央行将累计降息125个基点;英国方面,到2009年底英国央行将累计降息175个基点。不过,他表示必须将放松货币作为其他政策的补充,以避免更糟情况发生。

   美林经济学家Lu Ting对记者表示,目前预言全球央行零利率仍为时尚早。他表示,由于经济情况以及实际市场利率的制定条件不同,各国央行在作出利率调整时亦有很大差异。此外,政策利率下调的利好传导至实际利率的过程比较缓慢,短期内暂无降到零利率可能。据他预测,中国央行仍有较大降息空间,贷款利率未来可能再降54个基点,而存款利率的下调空间则在81到108个基点之间。

   全球央行“零利率”齐步走的步伐可能会因地制宜。欧洲央行行长在上星期的公开发言里暗示,欧洲央行可能难以实现如美联储将基准利率调整至接近零的目标。而英国央行则在8日降息后表示,尽管短期内央行没有再度降息的意愿,但未来并不会放弃降息手段。

    相关报道:

    英国接近零利率时代 将进一步实行数量宽松政策

    英国降息至历史最低零利率指日可待

    全球迈向零利率时代

    中国被动趋向零利率时代

    零利率时代须警惕通缩

    全球零利率时代来临,新一轮流动性泛滥

    全球央行竞降息:零利率时代近在眼前

    全球近零利率不会持久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