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信泰富巨亏现实教训深刻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3日 05:04  第一财经日报

  中信泰富因从事外汇衍生产品交易而巨亏一事,在全球金融动荡的背景下,引起市场巨大的反响。该公司股票遭遇暴跌,两位与此事有牵连的财务主管已辞职。香港证监会昨日发表公告称,已经正式对香港上市公司中信泰富有限公司展开调查。

  中信泰富这次失手,并不是中资企业或中资控股企业首次在金融衍生品交易中受到重挫。2004年的中航油事件,以及2005年的国储铜事件,都曾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据中信泰富的公告称,公司是用澳元和欧元购买设备及供应品,但为了给该项目融资,财务董事张立宪达成了一笔外汇衍生交易,只要美元兑澳元继续走弱,这项交易就能获利。但由于金融危机导致商品价格下跌,令汇率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走势。澳元兑美元不但没有走强,还大幅走弱,从而造成公司巨额亏损。

  相对于世界其他主要货币,美元相当长一段时间来一直在贬值。依据常规思维,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继而引爆一场更深层次的金融危机之后,美元继续走软符合逻辑。但令中信泰富所料未及的是,今年7月以来,澳元对美元持续大跌,目前跌幅接近30%,美元对欧元和美元对日元最近以来也在走强。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的这种汇率风险,经杠杆放大后波动得更为剧烈。一些市场人士认为,中信泰富此次巨亏,也是因为未能及时平仓或无法平仓所致。

  一项初看似乎是明智的交易,到最后却演变成巨亏,反映出一个朴素的道理:永远不要对市场想当然。金融市场,特别是汇率市场的走势,是大国间各种政治、经济、金融力量激烈博弈的中心战场,在对冲基金等各种投机力量推波助澜下,在中国参与方难以掌握交易所规则,难以确保获知他人第一信息权及本方信息保密权的情况下,贸然涉足不熟悉的领域,难免成为市场投机力量的猎物,以贪婪投机之心自食被猎食的苦果。

  中信泰富巨亏损事件再次证明了现行国际金融秩序的投机性和凶险性,对新兴国家和边缘参与者的不公正性。但是,在它已经作为既成事实、暂时难以改变的情况下,能够改变的是自己的贪婪投机之心,以平衡对冲的策略立于不败之地。

  中信泰富主业在特钢、物业、航空等领域,并非金融企业。该公司这一次在衍生品交易上栽跟头,教训深刻。至少,非金融机构在对冲风险之时,对于相对陌生的金融衍生工具,尤其是高风险的工具,还是需要多一些警惕。

  很多时候,如果审慎地运用衍生工具,能够帮助实体企业和金融机构规避风险及获取收入。但衍生产品具有的杠杆性、价格波动性等特点,决定了其可能产生相当大的风险。如果使用不当,贸然参与或过度投机,则很有可能给交易者带来巨大损失。特别是当金融衍生产品的各种风险交叉反应、相互作用、互相影响时,会加倍放大风险。显然,即便是在成熟的市场当中,由不当使用衍生产品交易引起的巨额损失事件也不鲜见。

  因此,要有效地控制企业从事衍生产品的交易风险,必须建立和完善风险控制机制。管理者应当提高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意识,克服盲目及过度的投机心理,设立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加强对衍生工具业务的监督,确定企业的目标和风险偏好等。

  正如很多市场人士已经指出的,中信泰富的外汇衍生品交易亏损事件,反映出其内部的风险监管和治理机制存在问题。据中信泰富审核委员会的调查,此事并不牵涉欺诈或其他不法行为,而是财务董事未遵守集团对冲风险政策,且在进行交易前未按规定取得主席批准,超越了其权限所为。

  显然,风险控制也关系到公司的治理结构。事实上,治理机制若不健全,本身就是企业的一大风险源。一个内部治理结构混乱的企业,其风险控制的能力肯定就差,从而发生的经营风险也多。大量案例表明,衍生工具灾难往往并非全因衍生性交易本身所引起,而是由于缺乏健全的风险控制。在这个意义上,这起事件的责任,将由中信泰富的整个管理层承担起责任。因此,中信泰富确实需要借此机会,去改善已经凸显出来的公司治理问题,否则,更将辜负投资者的期望。

  中信泰富事件,也给其他企业敲响了警钟。在这种灾难性的后果面前,类似的商业机构实在有必要针对衍生工具业务的特点,建立专门的风险内部控制机制,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完善工作程序,分清套期保值与投机的差别,严格控制投机性交易等,从而降低企业运营风险。

  无疑,企业中存在着治理机制问题、投资决策的缺失及程序混乱的,并不在少数。很多企业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项目管理的专业化水平,都亟待提高。尤其是那种无论盈亏,决策者本人却不用承担任何责任的现象,必须彻底改变了。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