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开放个人本外币兑换业务传递了什么信号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26日 10:56  《理财周刊》

  文/黄罗维

  (提要)一直以来人们在外汇兑换中都已经习惯了统一的汇率,而现在随着兑换公司的出现,由于其在兑付过程中可以自主定价,这就使我们个人在外币兑换中有了对汇率比较和选择的可能,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上公布的一则公告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该公告称,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前批准在北京和上海开展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试点。而上海张江艾西益外币兑换有限公司和北京通济隆丰盛科技有限公司获得了由国家外汇管理局颁发的“特许货币兑换”铭牌,成为首批获准经营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的试点企业。

  那么,究竟什么是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呢?根据公告的解释,在试点地区,符合条件的境内非金融机构经批准,可以为个人提供本外币兑换服务,在规定的年度总额内办理境内个人结售汇业务和境外个人结汇业务,并可为境外个人办理每人每日累计不超过等值500美元(境内关外网点限额为1000美元)的人民币兑回外币现钞的业务。

  仔细阅读这则公告,非金融机构的提法无疑是一大亮点,这样的机构中不仅能办理境内个人的结售汇业务,甚至还能办理境外个人的人民币兑回外币现钞的业务,这无疑是中国外汇管理体制的一大突破。

  如果你到过东南亚等地旅游的话,可以发现那里的外币兑换点非常普遍,街道、商店、酒店等许多地方,都可以非常方便地兑换外汇。然而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一直以来在我们的印象中只有银行才是可以兑换外币的场所。其实根据国际经验,个人本外币兑换市场一般由银行网点、特许外币兑换商和一些特约商户组成,针对不同客户人群和客户特点构成多层次的服务体系。

  据了解,世界上的许多主要大城市,都有相当数量的外币兑换机构全天候提供货币兑换服务。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局长胡平西说,试行办理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有利于发挥经营机构营业时间长、兑换币种多样、经营机制灵活、专业化服务等优势,同银行的本外币兑换业务形成互补。而最为关键的是,笔者认为特许业务的推出传递了一些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信号,会对将来的经济生活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目前我国已经实现了外汇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根据此前颁布的《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已不再区分现钞和现汇账户,而此次特许兑换业务的开展,将会进一步便利个人的外汇收支活动,显示了我国外汇管理体制上的一种更加开放的姿态,并可能会进一步开放外汇零售市场,加快本币国际化的进程。

  有关专家认为,根据新修订的外汇管理条例,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都可以开展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这为商业性机构开办此项业务扫清了法律障碍。此次试点先从独资企业和合资企业开始,无疑具有象征意义。此外,从宏观层面来看,货币兑换公司的成立意味着我国外汇市场要开放,外汇市场的交易主体发生了变化。

  对此,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徐明棋认为,小额外币兑换机构在海外地区非常普遍,但因为内地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还没有实现自由兑换,如何进一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具体的方案出台,需要在浦东这类综合试点区进行试点。他表示,外汇零售市场很大,但现在的汇率主要是由外汇交易中心巨额交易决定的,没有充分体现市场特别是零售市场的供求关系。设立的小额外币兑换营业网点,不一定按照银行的汇率进行,会更贴近市场,反映供求关系,既搞活了市场,又使供求关系更充分地引领汇率形成。

  除了赋予汇率形成机制更大的市场基础外,这一业务的开展对于个人投资者同样具有不小的意义,一直以来人们在外汇兑换中都已经习惯了统一的汇率,而现在随着兑换公司的出现,由于其在兑付过程中可以自主定价,这就使我们个人在外币兑换中有了对汇率比较和选择的可能,这无疑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其实归根到底,这一事件显示的无疑是中国开放和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与此相对应,我们在未来的投资理财中也应该更具备一种国际化的视野,这才有可能跟得上周边经济生活快速变幻的步伐。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