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银行:外汇市场一周评述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29日 08:08  新浪财经

  美元汇率延续了前一周的上涨势头,整体市场气氛也继续有利美元的涨势。欧洲经济的进一步恶化却使市场开始忧虑欧洲经济的前景,但是当前的因素仍不足以使汇率突破原有区间。油价的进一步下跌带动了美股的继续反弹,并同时也利好美元汇率。

  美元汇率继续与油价和美股保持高度关联。由于目前油价已经从148美元/桶历史高点附近下跌到上周五收盘时的123美元/桶左右,跌幅近17%,同时两大房贷机构的情况继续持稳以及较好的公司季报都带动了美股的上扬。虽然后半周由于6月份的现房销售量下跌至10年最低水平,并且从当前情况看仍然有进一步下跌的空间,股市基本回吐了上周初以来的全部涨幅,不过市场的整体气氛仍然较为有利美元汇率。尤其是美国财长鲍尔森和费城联储主席普罗索给美元汇率带来的支撑,其中鲍尔森再次重申了强美元的重要性,而普罗索则认为当前早加息好过晚加息,并带动了市场对美联储9月份例会加息预期的再次上升。

  除了现房销售之外,上周的其它经济数据均利好美元,6月份的耐用品订单和新房销售均好于预期,而联储褐皮书对经济前景的判断与前次相比变化不大,经济放缓,通胀上升,并且由于需求疲弱,制造商难以提高售价。

  当前市场气氛将继续偏向利好美元,因为看坏美国经济的观点早已体现在美元汇率当中,而相对来说,欧洲经济的恶化才刚刚开始,尤其是恶化的程度加剧,在这种情况下,看坏欧洲经济前景的看法将体现到汇率当中。不过美元的反弹在本周将面临风险,其中二季度GDP将向市场显示出美国经济在勉强撑过了一季度之后,能否在二季度同样好于市场预期;而新一期的就业情况可能继续不佳,尤其是裁员潮扩散到其他行业之后,非农就业新增人数将继续保持下降的趋势。

  由于经济表现不佳,欧洲货币继续回落,欧元汇率也回到1.53到1.60的区间当中,当前的因素仍不足以使区间被突破。

  从经济数据的表现来看,欧元区和英国似乎正在步入衰退。受到欧元走强、利率偏高和内需转弱的影响,欧元区的经济前景继续低迷。之前德国经济的强劲也开始趋于大幅放缓,7月份的德国IFO信心指数下跌到三年来的最低水平,对德国经济的忧虑进一步上升。而从欧元区整体来看,工业新订单的持续下跌,采购经理人指数连续保持在50下方的收缩当中,更进一步加深了对经济衰退的忧虑。不过欧洲央行却继续保持强硬,委员们对经济仍然保持相对乐观,并继续防范通胀风险。而随着能源食品价格在7月份后半段的回落,欧元区7月份CPI增幅或许将从4.0%有所下降,并缓和欧洲央行对通胀的忧虑。

  英国经济前景更加悲观,二季度GDP初值增幅明显回落,服务业增幅的放缓以及建筑部门产出的下跌拖累了数据的下降,并且三季度经济增长可能进一步放缓。同时,7月份房屋价格连续下滑,零售销售在经历了5月份昙花一现的上升之后,于6月份跌至新低,通胀压力的加剧以及对经济前景的悲观成为主要影响因素。

  出乎市场意料的英国央行会议纪要结果带动了英镑汇率的大幅上扬。市场之前预期将至少有一位央行委员投票要求减息,而结果则出现了分歧,除了一名委员要求减息之外,还有一名委员出于保持中期通胀稳定以及维持央行对抗通胀的信誉的观点要求加息。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市场对英国央行减息的预期,并带动英镑汇率的上扬。不过最终温和派将再次占优,尤其是在当前英国的实际经济状况和经济学家所认为的中性利率水平应该在4.5-5%的看法出现后,英国央行仍将倾向减息。

  虽然欧洲货币面对诸多不利因素,但是汇率将保持区间波动,目前仍然缺乏带动突破的因素,这些因素或许将产生于欧美央行开始着手调整利率以及利率预期的进一步落实,或是美国金融市场的状况再次出现明显变化。

  日元汇率走势仍然受到风险厌恶情绪的主导,随着美股近期的反弹,市场上的风险偏好再次升温,并使日元汇率承压。此外,日本国内通胀压力继续上扬,而从构成来看,能源上涨仍然是带动通胀上扬的主要因素。从经济和通胀现状以及预期看,日本央行仍将维持利率不变。

  油价在上周进一步回落,并带动商品货币的下跌。其中,新西兰央行意外的减息25个基点,并表示仍有进一步减息的空间,同时经济下行风险开始上升。而相对来说,澳大利亚通胀压力仍然显著,但是加息预期有所下降,而相对略好的经济状况也降低了减息的可能,这些因素带动澳元兑新西兰元汇率逼近1.30的8年高点。

  来自:中国银行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