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谨防人民币汇率走势逆转带来的风险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29日 00:51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本报记者 凌云峰 邹靓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第二季度GDP增长10.1%,低于市场预期,CPI亦冲高回落。“防过热、防通胀”的宏观调控政策目标,在年程过半时效果初显。

  然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起伏波动、美国次贷危机余波未平,外部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国内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表象下,微观企业层面已出现经营困境,经济下滑的隐忧正在积聚。

  面对“两防”变“三防”的新的宏观形势,从政策制定者、学者、企业家到市场,都在关注宏观调控的下一步。在一个烈日当头、白云飞渡的夏日,本报记者来到金陵古城绿荫环绕中的江苏银监局,专访长期潜心研究宏观经济、观点独树一帜的局长于学军。

  货币、财政政策配合提升应对通胀持久力

  上海证券报:对于本轮通货膨胀的成因,学界众说纷纭。在你看来,从紧货币政策对治理通胀有多大作用?

  于学军:本轮通货膨胀并非中国独有,是一次真正全球意义上的通货膨胀。究其根源,是近几年美元过度发行及大幅贬值所致,突出特征是包括生产资料、农产品在内的大宗商品大幅涨价。

  因此在治理上,如果美国不采取行动,其他国家实施再多的货币政策都无法根治本轮通胀。

  同时还要看到,中国已经是一个相当开放的经济体了,现在面临的宏观调控比任何时候都复杂。并且本轮通胀具有广泛的国际大背景,因此,治理起来十分复杂,并不能在短时间内解决。应对通胀必须确立中期目标,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的配合提升应对通胀的耐力,单一的货币政策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

  上海证券报:你曾在多个场合提到,建议更多采用财政政策以应对通货膨胀。但是财政政策并不能直接解决通胀问题,对此应该如何理解?

  于学军:我的基本观点是:根据目前的宏观形势应当提高治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财政政策为主、以货币政策为辅,从紧货币政策的任务是保证信贷规模不失控,保持好银行系统的流动性,谨防在宏观调控中造成骤然失速而引发系统性流动风险。财政政策更多作为的目的,是提高我国抵御通胀的耐力和持久性。具体来说,可以增加财政物价补贴性支出、减税、调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减少财政固定资产直接投资,等等。

  加大小企业扶持力度, 但不宜另辟信贷额度

  上海证券报: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部分实体行业中的相当数量企业出现了经营困难,甚至有大批企业濒临破产。有些中小企业集体发出呼声,希望从紧的货币政策有所放松,帮助小企业渡过难关。你怎么看?

  于学军: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本来就存在不少问题,在从紧缩货币政策下就更加突出起来。长期来看,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需要有一个综合化的金融服务体系,包括创业投资、风险投资、资本市场等直接融资渠道,不能仅靠银行单一渠道来解决。

  在我国的问题是在汇率、利率水平管制的情况下,其他融资渠道的建立非常缓慢,因此主要集中依靠银行这一间接融资渠道来解决,这是我国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