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汇业务:需求与供给要合拍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1日 02:28 金融时报
记者 谷秀军 银行外汇衍生业务品种单一、交易成本过高、外汇服务门槛较高、外汇管理政策宣传时效性差等问题制约了企业、个人的外汇业务需求,亟待改进。这是日前一份就银行外汇业务开展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所显示的结果。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不断融合,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对于外汇业务的需求都在日益扩大。针对于此,近年来,外汇管理部门审时度势不断调整和推出新政,商业银行也都各显其能,创新和研发外汇业务产品不断推向市场。其实,这在我们身边是可以深切感受到的,比如,出国一站式金融服务可以让人们享受更为周到服务;个人外汇实盘买卖及个人期权买卖业务让人们感受高收益的同时面临高风险考验;再比如,银行的客户经理会在第一时间把最新款的外汇理财产品发到客户的手机上,让客户充分体验资讯的价值。然而,即便如此,银行外汇业务在实际中仍难与企业和个人的需求合拍。 此次调查中有六成企业认为外汇衍生业务品种单一、交易成本过高。目前,受实需交易原则制约,银行外汇金融衍生品仅限于远期结售汇和人民币与外币掉期。有效的风险对冲机制尚未形成,远期结售汇价格走势单向波动趋势明显。人民币加速升值背景下,远期结售汇价格升水幅度低于人民币实际升值幅度,企业叙做远期售汇极易亏损。因此,65.67%的企业认为外汇衍生品业务品种单一、交易成本过高,制约其避险需求。 此外,有六成中小外贸企业认为获取外汇金融服务困难。银行往往针对大型进出口企业营销金融衍生品等外汇金融服务产品,中小企业尤其是县域外贸企业普遍对金融衍生工具缺乏认识,更难以利用其规避汇率风险。调查中,98.97%的中小企业认为有必要采用银行提供的金融衍生品规避汇率风险,但62.89%的中小企业因对避险产品缺乏了解而未实际运用。政策性金融机构外汇金融服务门槛设置也较高,服务范围有限,如某银行重庆市分行对外贸企业提供外汇金融服务的条件是上年进出口总额达到300万美元,大多中小型外贸企业被排除在外。 调查还显示,近四成个人对“外汇业务办理时效低”表示不满。76.09%的个人将“方便快捷”作为选择办理外汇业务银行的最主要考虑因素。银行办理个人结售汇业务需同时在会计核算系统和个人结售汇系统间切换操作,且各银行多实行综合柜员制,未设立专门外汇业务窗口,加上部分柜台人员操作不熟练或对个人外汇管理政策不熟悉,导致客户排队等候时间加长,因此,客户对业务办理柜台等候时间较长不满。 调查中,有八成以上企业和个人了解外汇管理政策的时效性差。调查显示,由于对政策宣传渠道缺乏了解,涉汇主体对外汇管理政策了解比较滞后,仅17.17%的企业和12.1%的个人能够很及时地了解外汇管理政策调整和变化,59.94%的企业和43.8%的个人了解速度一般,21.99%的企业和36.47%的个人了解速度滞后。 对银行外汇业务中的不尽如人意,有专家建议,首先可以有序放开虚盘交易,引导银行创新外汇金融服务。允许远期结售汇虚盘交易,充分发挥远期结售汇避险功能,为人民币与外币期权、期货等衍生品设计及银行外汇金融服务创新提供运行基础。其次,是完善衍生品市场定价机制,降低涉汇主体交易成本,进一步活跃外汇衍生交易市场。再次,引导资源合理配置,培育多层次外汇金融服务体系。推动银行创新授权方式,逐步放宽对县域分支机构外汇业务权限的限制,避免金融资源过度城市化,在外汇业务网点设置、人力和信贷资源配置等方面向县域地区适当倾斜。此外,引导政策性金融机构适当放宽对中小型企业提供外汇金融服务的条件,并通过税收、利率等优惠政策,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型外贸企业的扶持力度。发挥邮政储蓄银行县域网点多等优势,引导其开展外汇业务,便利偏远地区居民尤其是劳务输出民工外汇汇兑,逐步形成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大小各异、功能互补的竞争性金融体系。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