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商银行:美联储大幅度降息后的隐忧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5日 08:07 环球外汇网
在1月30日的议息会议上,美联储大幅度下调基准利率50个基点,希望以此挽救受到楼市低迷与信贷紧缩拖累的经济,目前联邦基金利率已降至3%,为2005年6月以来最低。而在此前八天,美联储刚降息了75个基点,单月降息125个基点,时间之短,幅度之大刷新了美联储最快连续降息之最,笔者认为如此激进的政策行为对缓解美国金融市场困境作用有限,而在中长期对美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则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降息的目的旨在促使信贷扩张,促进金融体系在融资、投资间的效率提高,但对美国金融机构而言,目前面临着“是否有足够放贷能力”、“敢不敢放贷”的双重约束。一方面美林、花旗等金融机构均出现了近100亿美元的资产损失,进行的资产减记会降低股本规模,另一方面由于房地产价格低迷的持续、“次级抵押贷款”的信用评级下降,对于风险资产要求的资本数量却在提高,因此即使降息,对于美国金融机构调整资产结构、扩张信贷作用微弱。 此外,在不对称信息情况下,“信贷渠道”会受到弱化。从目前美国的信贷市场来看,由于微观主体信用等级下降,个人收入、企业赢利前景的不稳定,使得银行出于审慎经营目的,拒绝部分借款人的申请要求,也就是说,即使在低利率的条件下,许多信用等级不高的借款人依然会被排除在信贷市场之外,由于信贷可得性有限,降息对这部分人的消费、投资难以起到积极影响。 美联储第一次降息75个基点的目的似乎与1987年股灾时相似,旨在挽救资本市场的信心。但仔细分析,两次股市危机的形成机理和美联储处置方式还是有很大不同。第一,如果说1987年的危机是市场信心动摇所致,而本次的危机则是实体经济恶化所累,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引发的消费、投资低迷具有长期性,并必须通过市场、以价格的方式进行渐进调整,美联储的救助本身只能促使股票价格的短期反弹,而经济基本面好转、企业利润增加,居民财富积累才是引导股市出现反转的决定因素。第二,从处置手段来看,1987年的货币政策操作以公开市场业务的形式进行,具有很好的灵活性和可逆性,而本次的大幅降息似乎对经济前景预估不足,容易在实体经济中产生过度反应,这在轻储蓄、重消费的美国社会更容易发生,而在信用环境改善后,美国的通货膨胀很可能会被推高。其次,在事隔八天的例行议息会议的再次降息,其理由似乎更为模糊:一方面从出炉的经济数据看,美国的消费、投资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如1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大幅升至78.4,而ISM制造业指数(1430.043,108.26,8.19%)也从去年12月的47.7回升到50.7。另一方面虽然1月非农就业人口减少1.7万人,但出于公众对宽松货币政策的“适应性预期”,这一数据也难以构成第二次降息的理由。 我们认为,1月内美联储接连降息125个基点的举措过于激进,短期中其政策效果有限,同时受制于高油价和利率规则,美联储进一步降息的空间受到压缩,而以货币政策拯救美国经济的底牌也已不多;从中长期看,过高幅度的降息可能会使美国经济重回2001年流动性过剩的局面,资产泡沫的再次积聚也可能再现,毕竟货币政策的长期效果也许是中性的。 来自:工商银行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