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日元贷款落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30日 16:17 中国经营报

  争议了两年的“日元贷款(以下简称ODA)毕业论”终于尘埃落定。而它画上句号的这一天,距离日本新任首相福田康夫的首次中国之行只有一周的时间。也许,选择这一时间点低调地签字,中日双方各有默契。

  然而,低调的句号并不能掩饰它在历史长河中的作用。总计2240亿元人民币的对华日元贷款,既承载了中日关系太多的过去,也预示着不断调整中的未来。

  中国毕业

  如果说政治上的解读过于敏感,那么,也许从经济角度解读ODA将为我们带来全新的理解。事实上,ODA本身就带有鲜明的经济外交特性。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日本所副研究员刘军红指出,ODA诞生于冷战时期,当时,东西方两大阵营严重对立。虽然中国当时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国策,但是仍然不能马上获得西方阵营的信任。因此,从1980年开始运行的ODA,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援助,而是一种政治风险担保。具体说,是日本政府为了鼓励日本企业到中国投资而先期进行的政治风险担保。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以日本政府资金为先导,日本企业界的资金随之源源不断地开始流入中国。随后,中日经贸迎来了漫长的蜜月期。截至2003年,日本长达11年都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而ODA的结束,同样基于国际环境与中国国情的变化。目前,到中国市场投资的日本企业已经达20000家,日本企业已经深深扎根于中国市场。中日经贸关系,受政治关系的影响越来越小。例如,在小泉担任日本首相期间,尽管双方政治关系一落千丈,但是经贸额却节节攀升,由此创造出了“政冷经热”的专有名词。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提出了“ODA毕业论”,言外之意,中日经贸已经无须像当初一样需要政府担保保驾护航,完全可以按照市场规律健康运行。历史上,日本也是在韩国举办了汉城奥运会后,停止了对韩日元贷款。因此,刘军红指出,摒弃情绪化的评论,我们应该把ODA部分地退出历史舞台看成是中日经济关系成熟进步的标志,而不是倒退的标志。

  回归市场

  事实上,ODA包括三部分内容,除了对华低息贷款从2008年起将停止,其他两大内容——科技合作和无偿援助仍将继续。因此,有人把2008年称为“后ODA时代”。

  除了这种方案,另外一个备选方案是在ODA基础上成立中日环境基金,由中日双方政府共同出资建立。《日本经济新闻》2007年12月23日报道称,日本政府准备出资1000亿日元(约合65亿元人民币),与中国方面共同设立中国环境保护基金,在福田首相访华期间将向中国提出这一建议,并要求中方出资同等金额。

  不管最终走向如何,ODA的关注热点确实已经从早期的交通运输领域转到环境保护上来。在2007年12月21日签署的最后一批日元贷款协议中,6个项目全部是环保项目,贷款金额达463亿日元(约合30亿元人民币)。日本国际协力银行表示,这些项目都是在中国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中被提及的,例如污染物重点治理项目以及温室效应气体削减项目等。

  日本经济产业大臣甘利明也曾公开表示,日本在过去30年将能源利用效率提高了40%。相比之下,中国是在最近才起步。

  刘军红表示,环境领域的合作是一种高端服务贸易,需要资金、技术、人员等全方位流动,也因此对双方法制环境的对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原先中日经贸中的政治风险已经让位于法律和市场风险,因此,下一阶段,中日之间投资协定、知识产权保护协定的签署将是合作焦点。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