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欧元国际货币地位能让中欧双赢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6日 09:53 金汇通

  置身于全球化的世界,无论是否自觉,各国最终都必须走上经济协调之路;大国(包括经济一体化程度高的区域经济集团)经济的溢出效应强烈,无论是对其它国家,还是对本国,经济协调的重要性都更为突出。

  欧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最大技术引进来源地和重要外资来源,中国是欧盟最大制成品进口来源地之一且增长最为迅速;去年10月22日,欧盟对外关系委员贝妮塔.费雷罗.瓦尔德纳(Benita Ferrero-Waldner)和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Peter Mandelson)在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上撰文称“贸易关系是欧洲同中国关系的核心”,表明欧盟决策层确实意识到了对华经贸关系的重要性。既然如此,中欧就经济、金融等方面问题开展全方位的交流和对话,也就分外重要。

  近日,继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之后,欧元集团主席、卢森堡首相兼财政大臣容克与欧洲中央银行行长特里谢和欧盟委员会经济与货币事务委员阿尔穆尼亚一行也造访北京,与中方就中欧经济、贸易、金融合作等问题深入交换意见,为改进中欧双边经济协调创造了一个新机会。

  毋庸否认,从贸易失衡到人民币对欧元

汇率,欧盟贸易和金融界代表访华之行被不少外界舆论解读出了中欧经贸争端激化、欧盟对华态度转硬的味道;但是,任何经济交往过程中都难免产生这样那样的摩擦,以中国和欧盟之大,发生一些经贸争议更不足为奇,重要的是本着向前看的精神,以积极的姿态探索解决问题,甚至将问题转化为双赢的契机,而不是盯着问题本身斤斤计较,那样就永远跳不出问题的漩涡。双方的目标是解决问题、寻求发展,并不是争吵。中国国民对中国政府的托付是开辟发展新空间,而不是眼睛向后看,为一些不思进取的小部门偷懒的“权利”而妨碍整个国家进步的机会;而且欧盟公众对政府的托付也应该如此。中欧之间在经济、贸易、金融领域的很多问题其实都可作如是观,将贸易差额转化为提高欧元国际货币地位契机就是其中之一。

  对华贸易逆差在欧盟是一个颇受关注的话题。按照中方统计,今年1?10月,中国对欧盟25国贸易顺差1088亿美元,剔除对未加入欧元区的英国的196亿美元顺差,对欧元区货物贸易顺差为893亿美元(因四舍五入,故这三个数字相减略有出入)。在第22届中欧经贸混委会会议和中欧贸易部长级会议前夕的6月12日,欧盟方面发布的《中欧贸易部长级会议》(还前所未有地同步发布了中文版)列举了这样一些数字:中国是欧洲最大的加工制造类货物进口来源地;欧盟对华出口增长迅速,2006年增长26%,但其对华出口额尚不如对瑞士出口额,仅在中欧经贸混委会会议举办这一天,其对华贸易逆差就增长了3.5亿欧元;……

  也许是为了在对话中抢占先机,如同中美战略对话前夕的鲍尔森一样,向来相对温和的曼德尔森突然强硬宣称欧盟无法继续忍受对华贸易赤字,声称欧盟对华贸易逆差每小时递增1500万欧元,“这些数字将加剧西方国家日益增长的保护主义压力”,中国如不控制出口,他就会采取报复措施。在这次访问中,贸易失衡问题再度提出。

  究其根源,中欧贸易失衡不过是双方储蓄?投资失衡的表现而已,需要中欧双方各自作出相应的努力才能化解。但这种调整毕竟需要较长时间,那么,如何缓解这种调整的阵痛?甚至将阵痛转化为机遇?让我们将眼光投向作为国际货币的欧元和美元。

  众所周知,取得国际货币地位能够为该种货币发行国带来铸币税等多方面利益。在中美经贸关系中,中国对美大量出口、出口收入换取美元资产,这种分工格局给美国带来了廉价进口商品和低息融资双重收益。与此相应,一个美元占压倒性统治地位的国际货币体系让中国和欧盟都付出了额外的代价,改进这种国际货币体系是中欧双方利益之所在。就长期而言,中国必须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但在中短期内,帮助欧元增强其国际货币地位是更为现实的方案。毕竟,欧元问世被视为国际货币体系供给方50多年来第一次创造出来的针对美元的羽翼丰满的竞争对手。

  国际货币地位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作为其他国家货币汇率形成机制中的锚货币(anchor currency)、作为国际货物服务贸易中的计价结算货币、作为一国官方储备货币;中欧双方若要讨论增强欧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也无非就是从这三个方面展开。目前中国的汇率形成机制中已经将欧元纳入了自己的货币篮子,在将欧元作为国际贸易计价结算货币、作为官方储备货币两个方面,双方加强协作的空间还很大。在贸易计价结算方面,欧元区从区外进口中用欧元计价结算的比例不过1/3左右,特别是货物进口中用欧元计价结算的比例近年来呈下降趋势,而中国对欧元区出口中又压倒多数是以美元计价结算,令中国出口商在当前的美元疲软中损失不少。在储备资产币种构成方面,为了规避风险(不管是商业性风险还是政治性风险),中国有着强烈的动机希望削减美元资产在外汇储备中所占比重,相应提高欧元资产所占比重。成思危主张中国转换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的言论不止一次引起国际外汇市场美元暴跌的“成思危效应”能够出现,实属必然。这样,如果中欧双方能够合作推进中欧贸易中欧元计价结算,并将中国对欧贸易顺差尽可能多地转化为欧元资产,就是双赢之举。

  无需讳言,要开展这种协作,双方都要作出一些努力,克服某些障碍。如中国若要增持欧元资产,最大的障碍除了欧洲

证券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总体上长期不如美国证券市场之外,恐怕就是欧盟一些国家对中国投资、特别是对主权财富基金(sovereign wealth fund)态度过分严厉了。而要提高欧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增加对欧元的需求,在短期内有助长欧元汇率之效,会加重欧元区某些苦于汇率高涨的产业部门的压力。可是,既然有如此突出的潜在利益,那么双方又何妨一试呢?

  来自:环球外汇网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