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CPI走高无需引发全球性担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5日 17:12 汇赢投资

  中国10月消费者价格指数升幅创下10年来高点,这不仅在中国国内引发一片慌乱,也引发了分析人士从全球性视角来思考该问题,从物价低廉的中国商品中受益的时代是否已经结束?

  就在今年5月份,英国央行(Bank of England)行长金恩(Mervyn King)就警告称,中国对其降低进口商品价格的作用没有以前那么明显了。

  然而,经济学家认为,通过对中国CPI的具体分析可以看出,中国CPI走高不至于引发全球性担忧。

  ◎ 全球经济前景陷入迷雾,中国CPI上升引人深思

  近些年来,世界各国央行都对中国心存感激,这是因为从中国进口的大量低成本商品帮助这些国家在利率处于历史最低水平的同时,将通胀率保持在低位。

  然而,全球经济的大引擎-美国的经济已经放缓,次级贷风暴劫掠后金融市场动荡不安,而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依然对通胀构成上行压力,经济面临下行风险,而通胀面临上行风险,这令全球经济前景笼罩在一片迷雾中。

  为此,在顽固的通胀压力和美国带动的经济增长放缓迹象中,大多数主要经济体国家的决策者需要寻找平衡。因而,任何关于中国商品的价格抑制作用将结束的消息足以引发深思。

  ◎ 中国CPI走高不足引起全球性担忧

  资本经济学(Capital Economics)驻中国观察员Mark Williams称,对中国通胀状况的进一步分析将有助于缓解这种担忧。

  其一,在很大程度上,中国通胀上升是国内食品价格上涨所致,其中猪肉价格涨幅尤甚。预计今年年底之前猪肉价格将回落,并带动通胀水平下降。

  至于服装等中国主要的出口产品,其价格上升幅度并不太大。

  其二,虽然进口自中国的商品价格有一定幅度上涨,但这仍低于美国所有进口来源国的进口价格上涨幅度。即使来自中国的商品价格有所提高,但由于价格起点低,中国的通胀压力传导给西方经济还需要一定时间。

  Williams表示,中国近期的通胀并不意味着中国将发生结构性变革,因此无需引起其他国家央行的严重担忧。中国在一段时间内仍有助于其他国家缓解通胀压力。

  其三,中国企业通过提高生产率节约了更多成本,这通常可以避免将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转嫁给国内外的终端消费者。

  由于中国生产率提高还有一定的空间和潜力,这将有助于抵消其他可能的通胀压力,尤其考虑到在近期出现有关有毒玩具的负面消息后,中国产品安全标准愈发严格,为满足这些标准,中国的生产企业需要承担更高的安全成本。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