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突破宏调瓶颈汇率政策勇挑大任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4日 14:21 金汇通

  10月份系列敏感宏观数据渐次出炉。作为两大通货膨胀指标,CPI和PPI的涨幅都较9月份有所提高。而且据央行预计,2007年全年的CPI数据可能高于4.5%,而未来即将推行的资源价格体制改革,更是成为物价上行的潜在推动因素。

  点评:分析人士指出,监管部门对通胀的隐忧从央行二、三季度报告措辞的对比中可见一斑,在《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央行对货币政策的修饰词是“稳健”,措辞是“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稳中适度从紧”;而在《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货币政策的修饰词变成了“适度从紧”。另外,针对目前流动性过多的突出问题,央行使用了“严峻”一词,这也是在央行二季度报告中所没有提及的。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并称央行的三个传统政策工具。但是这三大政策工具的外部瓶颈已然愈发明显。 事实表明,仅凭借央行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恐难以达到满意的宏调效果。央行在《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本币升值有利于抑制国内通货膨胀”。这可能透露出,在未来的调控政策选择中,汇率政策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事实上,目前流动性过剩的货币源头就是外汇占款偏多。一方面,人民币汇率不断走高。但在海外资金看来,稳定的人民币汇率升值趋势,恰恰是无风险的利润诱惑。另一方面,我国贸易顺差日趋扩大。这两个主要因素导致了流动性过剩问题的产生,进而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由于汇率对外升值与境内通货膨胀是一道二选一的必答题,所以,以汇率为调控目标可能更能够命中政策目标。

  对于当下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而言,

汇率政策的实施至少可以在两方面发挥明显作用:其一是能够提高出口价格,减缓贸易顺差的增长速度,让贸易占款增长导致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有所缓和;其二是让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原材料、石油等进口产品的成本降低,以缓解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这两方面都是目前
中国经济
形势所期盼的政策效果。当然这并不代表要完全放弃其它工具,综合运用各种政策才是突破经济发展瓶颈的良方。

  来自:

证券时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