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美降息遭遇金融市场追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1日 13:46 华夏时报

  美联储“劫持”多国央行

  中国农业银行总行高级经济师 何志成

  强势美元是欺负人的强势

  美国9-10月经济数据表现不错,实体经济陷入衰退风险似乎不大的情况下,美联储却选择了“弱势美元政策”,放任美元大幅贬值。在捍卫美元货币霸主地位与保持美国金融体系不出问题之间选择了后者。

  这是为什么?我的分析是:美联储和接近美联储的人可能掌握了更多美国金融市场恶化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并不为外人所知,更不象近来美国数据显示的那么好。从近几天美国市场的形势看,最明显的迹象就是美国金融业巨头的业绩下滑,引发美国股市大跌,高管下台。在几家大银行中,贝尔斯登、美林、花旗巨亏,只有高盛独善其身。而更多的市场人士预测:美国的房价下跌将严重打击消费支出,因为非常多的美国人是仰赖房价上涨作为其消费信贷的主要来源。现在这一来源转为负面,后果是严重的。由于消费是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柱,因此不排除2007年第四季度美国的GDP增长跌至1.5%以下的可能性。对美联储来说,应对美国经济下滑惟有降息,而对美元来说,降息所导致的大幅度下跌当然会引发信心危机,使大量美元储备转向高收益货币。但次贷危机却是一场现实的危机,让市场看不到这场危机,或者不炒作这场危机才是避免美元彻底崩溃的“妙手”。因此有许多大机构,甚至原来反对美元大幅度贬值的国家现在都表示理解,认为美国放任美元贬值做法是“符合规律”的,是对2002年以前美元过于强势的修正。而且预言,美元再跌10%也不会崩溃。而在我看来,认为美联储可以理解的国家大多是美元储备不多的国家,而海量持有美元储备的国家现在只能暗暗叫苦,因为他们难以承受美元崩溃的压力,虽然明知被掠夺,却仍在持续买入美元资产。这一点现在越来越被市场看透。这也是为什么加元等小货币被疯狂炒作的原因。

  因此我相信这样的判断:美联储已经被市场劫持,而各国央行则被美联储劫持。所谓强势美元绝不是有升值潜力的强势,而是欺负人的强势,是明知别人反制能力很低而仗势欺人的强势。

  美元无序下跌还要多久

  过去的两个月,美国信贷危机对市场的影响反反复复,而在近期则出现空前的一致——与美元反做:由于市场判断美元长期贬值趋势确立,因此只能买入美元的对手货币或对手资产,而且是越高越买,像抢购似的买。由此造成非美货币轮番上涨,黄金石油更出现突破后的加速上涨。

  美元这种无序下跌态势还能持续多久,这是许多投资者和许多国家所关心的。必须承认,美元现在已到了弱不禁风的程度,甚至已经到了崩溃的前夜。因此,任何对美元转危为安的期盼都是幻想!由于美元本轮下跌的根源是美国的信贷危机,而现在市场对美国金融业的信心近乎崩溃,所以恢复它需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美元会继续跌。

  在过去数年里,美国一直在玩全世界的投资者,华尔街与美国的评级机构一道,极力地向全球投资者(包括中国的中行、工行)推销一些被称为低风险高收益的“垃圾金融产品”。现在,这些事曝光了,投资者不仅对这个高风险市场充满恐惧,更对当初把他们诱骗到美国来的美国政府(支持的金融机构)感到恐惧。因此,现在数据救不了美元,喊话也救不了美元,注资更救不了美元。唯一可以救美元的是中国等美元储备大国表态:不会进一步减持美元储备。而这可能要等美元进一步下跌——把各国政府逼急。当然,各国政府的沟通和表态也要建立在美国政府是否诚信的基础上,而在美国政府没有表现出诚意前,各国政府应该逼一逼:喊出抛弃美元。必须看到,美国也是欺软怕硬,你不被吓住,他就无法劫持你(当人质)。

  近期,加元涨得很凶,说明各国

外汇储备有向资源类货币转移的迹象;而黄金的大涨则反映了市场的投资者在逃避因为美元巨幅贬值所必然带来的通货膨胀风险。可以肯定地说,全球通货膨胀时代已经来临。

  相关统计显示,在2007年前9个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比上年增长了3.7%。这比控制通货膨胀的“目标”——2.3%高出了50%还不止。事实上,通胀迹象在美国经济的各个领域都很明显,而且已经超出正常水平,但美联储却在转移公众的注意力。

  由此判断,美元的无序下跌必须等到美国人都对通货膨胀不能容忍时为止。而前提是CPI要超过3.5%。

  欧元心理底线挑战中矛盾扩大

  中国银行高级分析师 谭雅玲

  近日金融市场伴随美元贬值与资源价格高涨态势,欧元

汇率水平达到1.4571美元的历史新高,市场随之对欧元价格前景预期进一步达到1.50美元,整个金融稳定面临新的考验。欧元价格水平随美次级债问题的恶化和反复而逐渐加大上涨的幅度与速度,但欧元区经济与政策也面临更大的争论与不确定。

  1.欧元价值与欧元基础扭曲。当前欧元汇率水平直线上升与欧元区经济基本数据形成。欧元汇率水平从8月的1.36美元一路走高,升值幅度达5.8%,但同时欧元区经济却进行向下调整,而最新发布的欧元区2007年第二季度经济增长有所下降,目前国际市场包括欧元区自身对欧元区和欧洲经济复苏提法与现实不适。

  2.欧元政策与欧元见解分歧。欧洲央行2007年第二季度连续两次上调利率水平,使欧元利率水平上升到4.0%水平,未来继续加息的预期依然留有空间,但是利率与经济和汇率则相互矛盾与争论。

  3.欧元利率与国际竞争需自主。欧元利率基准利率高点应在4%,最高不宜超过4.25%,其不应随美元上行。理由在于:一方面欧洲社会经济基础与社会保障体系,包括投资意愿低于美国,通货膨胀即使有上涨压力,但超出3%可能较小,相对于自身需求的利率水平是温和性;另一方面欧洲整体气候并不支持金融活跃,更多是短期因素形成的一种束缚,而从欧元利率历史看,最高为6%,与美元利率历史参数和水平差别较大。因此欧洲、欧元区利率差别性和欧元与美元差别性将不利于欧元利率均衡把握和自我借鉴,依存美元利率将长期存在,但未来前景将具有较大的风险。

  欧元区基本是一个以区内合作为主的经济体,其

利率调整与水平确定更多需要看内部因素。

  当前外汇市场价格水平更多是策略与技术因素主导的趋势,而非实体经济和政策意愿而行的价格,美国在挑战欧元心理极限,并制造欧元未来风险乃至危机,值得防范与关注。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