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亚洲货币与美元背道而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1日 13:44 华夏时报

  采用紧盯美元政策应对经济变数

  亚洲货币与美元背道而驰

  北京联合汇华投资有限公司 刘晓明

  上周初的美国股市因为“美林”、“花旗”次级债损失的负面消息引致美国乃至全球股市大跌。市场担忧美国房市所带来的恶果仍在延续,令美元走势更加低迷。而7日上午,我惊讶地发现“汇市疯了!”原来一直比较沉闷的汇市亚洲盘出现巨大波动,美元兑其他货币全部暴跌,美元兑人民币在一小时内下跌100多点,创下7.4430新低,美元指数亦创下75.51历史最低点。

  自2005年底美元创出两年内高点92.63后一路下跌,直至日前的历史最低点,同时随着美元走软,市场将注意力转移到亚洲货币,当时许多分析师就持有相同的观点,日元以及亚洲新兴工业国家的货币将爆发巨大上涨能量,他们认为,就相对价值而言,亚洲货币已经被严重低估了。两年来,外汇市场关注的就仅仅一个主题:美元一直疲软。

  亚洲市场成焦点

  今年信贷利差不断扩大、流动性不断增强的市场环境给备受市场青睐的利差交易带来更大的风险压力。目前各国央行如新西兰央行在继续控制全球流动性的趋势的同时开始反击利差交易。如果日本经济的复苏和通胀现象能够在现有经济环境中得到改善的话,外汇市场的利差交易将承受巨大风险压力。

  到目前为止,美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保持强劲,亚洲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印度前两季度GDP实际增长率分别为9.1%和9.3%。今年前两季度韩国GDP分别同比增长4%和5%,香港经济今年前两个季度分别强劲增长了5.6%和6.9%。而日本经济近三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今年第二季度企业投资支出和个人消费支出增速明显放缓,致使本季度GDP增长率为-1.2%,这是日本经济自2004年四季度以来的首次负增长。2007年亚太外汇市场上,除了日本各国货币兑美元汇率频创历史新高。这种趋势不仅仅影响亚洲国际贸易以及通货膨胀,最重要的是美元的大幅贬值可能会影响亚洲国家和地区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机制。

  此外,近几年亚洲的经济活力吸引了大量海外资本的注入,其中不乏国际投机热钱的乘虚而入。由于大量的外资注入,目前亚洲众多货币的集体升值已经延伸到虚拟经济。货币升值是一件喜忧参半的事情。本币的升值使国内产品出口难度加大,从而影响本国经济的增长,尤其是以美元计价的出口企业。同时升值使进口企业和消费者受益,可能降低本国通胀压力。对大多数出口依赖程度较高的亚洲国家和地区来说,本币升值是亚洲经济体面临的一个利空因素。

  亚洲货币的前景

  由于市场在美联储降息25个基点前对降息的预期为100%,许多亚洲央行为了防止本国货币兑美元升值过快,纷纷进入外汇市场进行干预。据《华尔街日报》消息,香港、韩国、菲律宾和印度央行在市场中大量购入美元,此外,新加坡、

马来西亚和泰国近日来也采取类似的措施干预外汇市场,来减缓本币升值过快。亚洲经济渴望持续增长,由于亚洲极需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出口,只有发达国家尤其美国能够成为这些产品的最终市场,而亚洲最好的办法就是以低币值盯住美元,保持国内工资的低水平,以保证
竞争力
。各亚洲央行对外汇市场的直接干预的目的在于维护本国逐渐减弱的出口竞争力。

  亚洲各国央行应适当改变货币政策,以减轻本国货币兑美元升值的压力。比如限制外币的大量流入和放松对资本流出的限制,或采取更为宽松的汇率机制等新的货币政策。有关专家认为,亚洲货币可以放弃盯美元而采用一篮子货币实施汇率浮动措施。7年前的亚洲经济危机到今天的亚洲经济全面复苏,亚洲货币采用的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是为了应付当年经济衰退的一时权宜之计,随着亚洲经济的增长,或许亚洲货币会跟美元分道扬镳,但这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目前来看,持续的

外汇储备积累和亚洲货币兑美元的逐渐升值都不会改变。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