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的银行之路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6日 10:19 金汇通
人民币国际化对银行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银行业务、银行境外机构扩张、银行利率和银行利润的影响。 对银行业务的影响 根据货币替代理论,人民币国际化是人民币资产境外需求增大、扩大流通范围的过程,这一过程必然对中国内地银行的各项业务产生影响。 资产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商业银行主要的传统业务之一。近年来,中国内地金融机构的人民币资产业务获得了一定的发展。然而,由于人民币尚未实现自由兑换,资本项目也存在管制,因此金融机构人民币资产业务在境外的发展还十分初步。 以境外分支机构和国际业务相对比较发达的中国银行为例,近年来其境内机构发放人民币贷款的数额大约为境外机构的4倍多,可见境内业务仍是中资银行人民币贷款业务的主要组成部分。尤其在近两年来,中国银行境内外贷款增长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自2004年12月以来,中国银行境内机构对贷款的需求实现稳步增长,这与中国经济的发展是相适应的;而中国银行境外机构的贷款却在去年上半年急转而下,其原因也不难理解,即人民币升值的现状和预期加大了人民币贷款的汇率波动风险,致使人民币贷款的境外需求下降。由于受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影响,人民币贷款未来的预期还款成本增加,因此境外机构和居民对人民币贷款(尤其是长期贷款)的需求减弱,进而替代为持有其他币种的贷款。 人民币负债业务主要指各类人民币存款业务,如活期存款、定期存款等。目前,人民币资本项目还没有完全放开,离岸市场上中资银行经营的币种主要是美元、欧元、日元、英镑、港元等,人民币离岸存款等业务还未能开展。因此,目前中国境内的存款负债业务暂时不会受到外界影响,而是更多地受到境内股市、房地产资金分流效应等金融资产多元化的影响。 但随着中国内地资本项目的逐步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人民币离岸存款业务终将登上历史舞台。国际经验证明,国际化货币的存款业务会受到世界各国的欢迎,“美元化”趋势就是有力的例证。美元被普遍用作耐用商品的记账单位,有时还被用作支付手段。这说明,国际化货币不仅具有良好的支付功能,而且其汇率相对稳定的保值功能也使其存款在国际范围内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另外,根据美元国际化的经验,在交易成本和利息收益的双重推动下,欧洲美元市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会分流美国国内的美元存款,前提是两个市场之间存在一定的存款利差。人民币国际化也将产生类似效应。 现代银行的收入主要来自存贷款利差和中间业务收费,而中间业务以其成本低、风险小、收益高的特点得以快速发展。发达国家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与其发达的国际贸易和货币国际化密不可分。由于货币替代效应的存在,国际贸易和银行国际中间业务中对交易币种的选择,更倾向于那些流通范围广、在国际贸易中被广为接受的国际货币。本国货币的国际化,可以使银行国际中间业务的开展更加方便,且能够减少换汇成本,降低汇率风险。 中国内地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地位提高,会带来中国内地的国际贸易、人民币国际支付及资本市场资金注入的大幅增加。相应的,中资银行可以通过国际结算、国际银行卡、基金托管等业务,大力发展国际中间业务,分享经济高速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稳定收益。另外,人民币国际化将使人民币汇率更加灵活,更多地依靠市场力量来决定汇率水平,这将有利于人民币衍生产品的定价、推广和运作。在商业银行进行资产负债管理的背景下,金融衍生产品业务属于表外业务,既不影响资产、负债状况,又能带来手续费收入。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下,中资银行可以更好地发展货币类金融衍生产品,如远期外汇合约、外汇期货、外汇期权、货币互换等,从而转变中资商业银行的业务类型,提高其金融产品创新和获取低风险利润的能力。 对银行境外机构扩张的影响 对中国内地商业银行而言,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一方面银行人民币境外业务不断扩展,另一方面也要求中资金融机构进行境外扩张。前者为商业银行开辟新的人民币业务市场,后者为人民币境外业务提供必要的金融机构的支持。而这两者都将为境外人民币回流提供渠道,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深化提供新的契机。 由于目前人民币在境外没有生息来源和投资用途,流到境外的人民币除极少部分作为周转头寸外,绝大部分将回流境内。回流的主要途径包括非境内居民携带人民币入境旅游、探亲消费支出,非境内居民用人民币到境内购买资产、直接投资、劳务支出等。同时,也有部分人民币通过银行体系回流境内,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境外居民直接在中国内地口岸金融机构存入人民币,如内蒙古、云南等边境地区的银行可凭对方的边民证办理人民币储蓄;二是外方银行将吸收的人民币存款转存至中国境内银行。 在建立人民币回流机制方面,中国内地正在努力进行探索和尝试,并已取得一定进展,建立起了人民币现金在中国港澳地区的正式流通渠道。同时,中国内地主要商业银行在世界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和与中国内地经贸合作关系密切的地区建立分行、子银行或合资银行等形式的营业机构,积极开办人民币业务,逐渐在特定的区域形成初具规模的境外服务网络。 商业银行的境外分支机构为人民币提供流通渠道,是人民币跨境流通的“基础设施”建设。将人民币的跨境流通纳入商业银行的正规渠道,不仅可以疏导人民币的流入流出途径,改变人民币目前流通不通畅、不透明的局面,还可以为人民币跨境流通情况的监测统计提供信息,成为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路径,提高人民币国际化条件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同时,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在国际贸易中更多使用人民币结算,还可以舒缓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对银行利率的影响 根据美国的经验,欧洲美元市场的利率水平与美国国内美元存款的利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有学者指出,欧洲美元的利率敏感性由欧洲美元对本国美元存款的替代程度决定。定期欧洲美元存款对投资者的相对吸引力,会随着其与美国本国大额定期存单之间利率差的变化而变化。如果这两种资产完全可替代,那么它们会有相同的收益率。但是,如果存款者认为美国本国发行的大额定期存单更加安全和便利,那么欧洲美元定期存款的利率就会更高,这就意味着利率均衡的情况下也可能存在正利差。任何这种货币性利差扩大都会使欧洲美元市场吸引更多的资金。因此,利差的变化会直接使欧洲美元的流动发生变化,直至利差再度达到均衡水平,即再次成为一个常量因素。 美国的经验表明,美国境内银行可以通过向其境外分支机构拆借资金来填补流动性缺口,从而缓解境内银行上调利率的压力。因此,当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得更加完善,中国境内的银行机构可以通过向境外分支机构拆借无息贷款来解决流动性紧缺问题,从而使利率成为更加灵活的货币政策工具。 此外,人民币国际化对银行利润也会产生影响。营业利润是银行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生命源泉,利润水平不仅反映了银行业务经营的效率,而且映射出银行资产结构和业务结构的合理程度。有学者认为,随着一种货币国际运用的扩张,使得贷款、投资和商品、服务的购买都将通过该货币发行国的金融机构进行,金融部门的收益会增加。 来自:第一财经日报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