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人民币会不会成为别人的储备资产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3日 13:59 华夏时报
本报评论员 商 灏 通胀仍是一段时期以来利率政策不确定性的主因,虽然9月1至18日农产品价格指数的下降令人鼓舞,但即便粮食价格继续保持稳定,通胀的压力会变得更好对付一些吗? 加息跑不过CPI上涨的速度。如果仅以CPI这个滞后性指标作为央行货币政策的参考指标,自然会弱化央行货币政策的前瞻性、预期性,难以让整个社会的经济生活波动防患于未然。 央行已经承认,单靠其在市场上进行对冲和掌握汇率变化节奏,无法解决经济持续发展面临的难题。 毫无疑问,我们需要培元固本,需要加快中国经济结构性矛盾改革,需要加大企业利用资源的成本,加大企业污染的成本,需要提高劳动力工资,强制实行社会保障,提高消费能力和减少企业储蓄,还必须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政策。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下我们究竟该怎么办? 在全球主要经济体降息或者维持利率不变的情况下,供央行加息的空间已经大大减少,继续加息或许会吸引更多国际流动性涌入,这对于目前国内流动性泛滥的现状可能具有大风险。而央行一再加息实行紧缩政策,将会显得对外资的控制严厉却无力。 外汇占款带来了过剩流动的人民币,通胀预期带来了预期通胀、低利率带来了高需求。 以上种种看上去都是货币问题,央行终将难以抵抗市场的力量。央行真的很苦恼。 通胀和加息,央行和货币政策,其中存在的种种纠缠不清又相互影响的难处,令人感叹。的确,央行独立性不够、制定政策受到各方掣肘,但这并不能免除央行对货币的责任。 而市场对货币政策不敏感,也不是放弃货币政策的理由。 我们看到,在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上,央行一直是提高准备金率与加息并行。然而,不断提高准备金率恐怕只会把更多资金冻结在央行手中,并收窄了银行发挥自身金融功能的空间。 加息效果不彰,实因利率管制,使利率不能反映国内市场对人民币的真实需求。虽一年中加息五次,但每次幅度有限,货币供应并未脱出宽松氛围。资产价格和企业投资的热度都是明证。几次加息后股价照涨、楼价照提,不能不让许多人相信货币政策无用论。 货币政策本应具有前瞻性,领先宏观经济变化。为了有助于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为了有利于促进出口企业生产向高附加值型转化,有利于减少贸易摩擦,有利于减轻某些资源的进口成本,央行在利率和汇率政策双管齐下的过程中,可能到了该更多使用灵活的汇率政策的时候了。 在目前的情况下,要解决中国的经济问题,也许最好的办法就是从汇率政策上做文章,扩大人民币浮动区间,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打破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开放人民币自由兑换,让人民币也成为别国的储备资产,以缓和信贷扩张。 不过我们看到,虽然央行也想增加汇率弹性,并且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但一个众所周知的原因阻碍了它的步伐,那就是波动幅度大可能带来汇率风险,使外贸企业遭受损失,进而损害中国经济。然而追溯究竟,人民币汇率低估仍是造成外汇储备不断增加的原因。虽相对美元累计升值已达8%,但同期美元汇率相对其他主要货币却一跌再跌。现在无人知道人民币均衡汇率为何值,人民币显然还没摸到那个依市场供求关系而形成的均衡点。 在人民币汇率改革两周年之后不久,央行再出台的,并非人民币汇率政策,而是连续多次的加息。不过最值得关注的,不是此招的宏观调控成效将会有多大,而是若这些市场调控手段继续不彰,央行将迫不得已出台强力行政措施,遏制一直难缠的通胀。 央行在今年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承认:“本币升值有利于抑制国内通货膨胀。”那么,当央行慎重判断内外压强,是否会认为现在到了再次“出其不意”的时机? 一种越来越明显的趋势是,在一系列调控措施收效甚微的情况下,央行可能会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进而加速开放人民币自由兑换。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