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走出5%升值魔咒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2日 09:52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马宜 何谦 北京报道

  制造商似乎已经没有能力承受成本压力,又一批订单因为价格问题被放弃了,珠江三角洲的企业开始接二连三地倒闭,中国出口的上升曲线似乎开始向下了……2005年,一些人如此预言,当人民币升值超过5%的时候,中国将出现这样一幅经济图景。

  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至今,20个月过去了,当初一些分析人士预言的景象似乎并没有出现,中国出口依然强劲,仅仅今年一季度,顺差达到465亿美元。中国正在走出5%的升值魔咒吗?或者真正的考验尚未到来?

  升值超过5%

  4月16日,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7.7220,两天之后的4月19日,纪录再次被打破,中间价升至7.7199,市场对今年以来人民币第24次创新高已经有些麻木,在单边升值的预期下,所有人都知道,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新高仍将不断被打破。

  市场几乎忘记了,在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从8.2765一次性升值2%到8.11时,很多人近乎“诅咒”地预言:产业破产,企业大批死亡,中国制造出现麻烦,国内经济不堪承受。有消息称,在汇改前的2005年5月,官方机构通过测算得出,如果人民币升值5%,GDP将减少0.17%、CPI下降1.18%、劳动力减少66.5万人、出口减少3.92%、进口增加0.56%、消费减少0.18%……

  4月16日,人民币兑美元比8.11已经升值超过5%。

  一家在福建省数一数二的外贸公司的老板说,拥有“中国鞋城”石狮和“中国鞋都”莆田的福建省,大批鞋厂已经倒掉,去年最后两个月,福建省出口到欧盟的货物每月同比下降50%。这家一年进出口量上亿美金的外贸公司去年利润下降了20%。

  然而,宏观数据给出的似乎是另外一幅景象。4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一季度经济数据显示,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1.1%(去年同期数字为10.4%),尽管在数字公布之前,所有官方和商业机构都已经大幅调高预测,但实际数字还是高于预期。

  “中国经济并没有着陆,它在半空中加满了油,正在飞得更高。”渣打银行驻中国高级经济学家王志浩称。在一季度统计数字公布后,渣打银行随即将中国2007年GDP增长预测从9.6%大幅调升至10.6%。

  今年一季度货物贸易顺差达到465亿美元,同比去年增长了50%。而就在三年之前,因为西方国家的圣诞采购季刚刚结束,按惯例,一季度中国通常是贸易逆差。

  如果将汇改时一次性的2%升值考虑进去,截止到4月19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已经累计升值超过7%。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幅度有限。人民币兑欧元、韩元等币种甚至还出现了贬值,在去年年底,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甚至还是负增长。

  由于人民币兑欧元的贬值,中国对欧盟的出口增速快于美国,目前欧盟已取代美国,成为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

  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测算,去年年底时人民币的名义有效汇率微升1.8%,实际有效汇率则下降5.5%。

  同时,经过长达1年9个月缓慢进程而达到的5%升值,已经为出口企业留下了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去调整和适应。

  在去年7月,汇改一周年时,德意志银行的一份报告中称,中国出口行业的结构升级已经开始。那些中国传统的服装鞋帽、廉价电视机和计算器等低附加值出口商品的增长已经逐渐下降,一些如DVD机的出口在2005年甚至下降了11%。而自2005年以来,电信设备、软件、轮船汽车配件等高利润的商品出口增长达到30%到150%。

  根据德意志银行在调查中抽取的样本,相比于中国传统廉价出口商品1%-3%的薄利,这些高端出口商品的平均利润率高达15.5%。

  德意志银行还预测,和中国地摊货已经在世界各地到处都有相比,这些高端产品在全球市场的渗透率还很低,有的对中国企业就是一片空白。

  5%是一个拐点吗?

  中国似乎走出了5%的恐惧,但它还能承受更大的升值吗?

  瑞士信贷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陶冬预计,2007年人民币至少将升值5%,但也不排除因中美贸易不均衡,以及美国政治权利的重新分配等原因出现短期更大幅度的升值,甚至达到8%。

  过于激进的升值显然与中国从汇改之初就坚持的“渐进”原则不符。

  去年11月,新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在 《华尔街日报》发表 《中国的万亿美元储备》(China'sTrillion-DollarReserves)文章。文章中称,“年升值5%是我们所能承受的极限,千万不要不切实际地指望人民币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升值,或者干脆实现完全浮动,超过5%将导致灾难性的后果,中国经济将遭到致命打击,中国的出口企业将陷入瘫痪。数百万民工们将悲伤地失去他们的工作,解决了上亿人就业问题的低工资岗位将从中国彻底消失,农民和民工将遭到最沉重的打击。”

  缓慢升值的确为中国的产业升级预留了时间和空间,但同时也带来了更严重的副作用:货币政策的不独立,一致的单边升值预期造成热钱流入,流动性泛滥,经济过热,资产泡沫……

  4月12日,央行公布3月底外汇储备规模已经高达12020亿美元,今年1到3月,外汇储备增加1357亿美元,同比多增795亿美元。

  为保持汇率基本稳定,央行不得不大规模干预市场,这意味着央行仅仅在今年1到3月就要在银行间市场中投放几乎1300亿新增外汇储备7倍的人民币资金。

  “这对国内货币政策造成重大冲击。中国连续出现的重

化工业化、
房地产
热以及现在的资产泡沫,都与中国基础货币发行失控有关,而其背后恰恰是汇率浮动空间有限这一现实。”瑞信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称。

  然而,今年1到2月份,人民升值幅度开始加快。从数据看,今年1-2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幅度为3.1%。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则预测,未来一段时间,人民币将加速升值,全年升值约6%,到年底人民币兑美元7.35。

  随着升值速度的加快,升值幅度将利润空间积压得越来越小,中国出口企业还能承受吗?就像在一锅凉水中煮着的青蛙,在慢慢地升温中,青蛙是觉察不出任何痛苦的,但随着逐步升温,青蛙慢慢地就不动了。

  尽管今年前两个月中国的出口增幅曾达到41.5%,但4月10日海关总署公布的3月出口增幅只有6.9%,而自2002年3月以来,中国外贸出口的单月增幅从未下过两位数。

  雷曼兄弟亚洲经济学家孙明春说,这次出口的急速下降,主要是由

纺织品、服装、鞋等贸易纠纷比较多的商品引起的。

  数据显示,纺织品在去年12月份的出口增长率为12%,今年2月份为57%,到3月份却变为-20%;鞋的境遇也是如此,去年12月份为7%,今年2月份为67%,3月份则为-18%;服装在去年12月份为35%,今年2月份为79%,3月份为27%。

  而在今年全年顺差及出口增长率的预测上,经济学家们出现了严重的分歧。全年顺差从2000亿美元以下到2500亿美元不等,全年出口增长率也从15%一直到24%。

  半官方的国家信息中心对今年中国出口形势仍保持乐观,他们的预计是,出口增速在20%左右。顺差较去年会略微扩大,达到2000多亿美元。

  尽管在低端产品上,中国正逐渐失去竞争优势,但在高端产品,德意志银行认为,中国比竞争对手存在明显的成本优势,在这些高端产品出口中,中国的主要竞争对手是韩国和日本,中国的土地成本还不到日本的1/10,不到韩国的1/5,而在劳动力成本方面,中国是韩国的1/13,是日本的1/22。

  “在今后的3到5年里,中国高端出口每年增长30%到40%。而一些如汽车和软件外包等产品甚至可以在更长的时间里保持强劲增长。”德意志银行认为。

  这是否意味着,在升值进程中,一场缓慢却不间断的调整正在进行中,中国制造正在为自己塑造高端的形象?

  缓慢升值的确为中国的产业升级预留了时间和空间,但同时也带来了更严重的副作用:货币政策的不独立,一致的单边升值预期造成热钱流入,流动性泛滥,经济过热,资产泡沫。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