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袁钢明称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利大于弊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5日 04:03 中华工商时报

  本报记者 曲力秋

  小步渐进升值消化经济震荡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所研究员袁钢明今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人民币升值应采取小步渐进的方式。

  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实行小幅升值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逐步升值,到2006年11月23日人民币升值到1美元兑人民币7.8596元,一年零四个月人民币累计升值5%。此前人们普遍担心人民币升值5%会造成中国很多出口企业亏损,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难以承受升值压力。

  袁钢明认为,

人民币升值没有对中国经济产生预想的严重冲击,重要原因在于人民币升值采取了小步渐进的方式,避免了一步到位大幅升值方式可能造成的冲击震荡。宏观政策注重支持国内投资、消费及就业的快速增长,也同时保持对出口产业的支持。货币政策较为宽松,金融资本市场活力增大,企业经营环境得到改善。企业经营效益上升,应付升值不利影响的能力增强。一些企业采用
汇率
避险金融工具取得了效果。

  袁钢明说,人民币升值后中国经济高涨局面的出现,跟人民币升值有利影响大于不利影响有关。人民币升值产生推高出口产品价格的不利影响,也同时产生降低企业进口原材料成本的有利影响。出口生产企业使用较为便宜的进口原材料有利于抵消出口价格上升的不利影响。

  “国内外很多投资企业观察到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这一有利变化,加大对中国出口产业的投资。很多外国投资看好人民币稳步升值趋势下在中国投资的良好回报前景,以各种方式加大对中国

房地产业、制造业、服务业等多种非贸易产业的投资,加大了推高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力量。人民币升值产生出加快经济增长的正向力量超过了减缓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

  “一年多来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的实际情况表明,人民币升值对国内非贸易产业如房地产、金融、商贸、餐饮、旅游、电信、传媒等产业产生出资金投入加大的生产供给增加效应和财富增值的消费需求扩大效应,同时还对制造业、采掘业中内需型产品生产,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国内稀缺能源原材料、节能环保、航天、军工等产业产生出降低进口国外技术和原材料成本的效益提高效应。人民币升值对钢铁、有色金属、石化、造纸等进口原材料比重较大的行业产生较强的有利影响。2006年企业进口铁矿石、氧化铝、铜、原油、纸浆等原材料的成本降低,利润上升。”

  袁钢明说,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产品比重较高的纺织业、家电业、普通机械业的不利影响比预想的小。可能原因在于人民币升值采取了小步缓慢的方式,给企业留出了一定的调整应对时间;同时,升值幅度不大,还在企业可承受可对付的范围内。如果升值10%,企业将无法承受。从而会导致这些行业出口产品增速较大幅度减慢,出口贸易增长速度可能会降低到15%左右。(25C1)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