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新公司发债方式令市场莫衷一是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5日 03:51 第一财经日报

  股市的“超级利空”?外储管理体制改革讨论引起热烈反应

  徐以升

  外汇储备管理体制改革将给市场流动性以及央行货币政策操作带来怎样的影响?《第一财经日报》B1版昨日刊登的《新公司可望运营部分外储 三大悬疑待解》一文提出的这一问题引发市场的热烈争论。

  该文提到,如果新成立的外汇储备运营公司(下称“新公司”)将运营2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以新公司向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募集资金来收购外汇储备,市场能否承受相当于1.6万亿元(人民币,下同)的流动性回收?对于这样一个问题,有分析师认为是“股市的超级利空”;也有分析师认为市场充裕的流动性完全能应对这个操作;也有分析师认为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和渣打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志浩在该文中提出的建议是可行的,即新公司直接向央行发行美元债券,不对市场造成影响。

  如果发债 市场影响多大?

  长信基金分析师秦娟对本报表示,如果新公司将运营2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还是很大的,1.6万亿元人民币的流动性回收约相当于10次提高存款

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假如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5%的幅度收紧流动性,

资本市场一定会有明显反应。而且,上万亿元规模的债券发行对收益率曲线的影响会更直接,尤其是目前市场还不清楚这笔债券的期限配合。”有市场人士对本报表示。

  秦娟表示,如果新公司发行人民币债券,细节操作很重要,即如何分批发行债券、每次发行多少等。

  也有分析师认为,2000亿美元对应的流动性回收不会对市场带来任何影响。他认为,今年到期的央行票据将达到2万亿元,今年新增外汇储备还将带来巨额外汇占款,光这些资金就能满足1.6万亿元的流动性回收要求。但他强调,如果新公司发行人民币债券,需要与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保持密切配合。

  如果发债 采取何种方式?

  长江证券交易员蔡超对本报表示,如果新公司发行债券,方式可以归为四类,即向央行发行美元债券、向央行发行人民币债券、向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向市场发行美元债券。不同的发债方式对市场而言可能有完全不同的结果。“比如向央行发行美元债券,就对市场没有任何影响,只是新公司与央行之间的一个账面处理。”蔡超说。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高级分析师李慧勇对本报强调,市场在讨论具体发债方式的问题时应该遵从一个最基本的出发点,即外汇储备管理体制改革的目的应该是割断央行外汇储备增长与基础货币被动投放之间的关系。“从这个根本角度出发,发债的具体方式只能是向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募集资金,向央行购买外汇储备。”李慧勇说。

  蔡超认为,按这个思路,新公司向央行发行人民币债券也是一种可操作的思路,这样央行手中就有了一项类似于准国债的资产,再用资产来回笼货币。其操作与央行动用央票这一负债形式来回笼资金是不同的。

  在2003年创新推出央行票据工具时,央行就是用资产方的国债等工具来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的。

  “这个思路的最大特点,就是将由央行根据以前央票到期情况等信息来决定什么时间发行多少债券,省去了新公司向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的思路中需要央行公开市场操作部门与新公司密切配合的问题。因为是直接由央行来操作。”蔡超说。

  蔡超还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如果新公司向央行发行长期特别国债,能否用于公开市场操作?

  对于李慧勇的将外汇储备管理体制改革的目的定为割断央行基础货币投放与外汇储备被动增长的关系,从而得出应该发行人民币债券的思路,成立与否还有待讨论。对于外汇储备管理体制改革的目的,王志浩认为应该是提高新公司运作部分外汇储备的投资收益,这应该是唯一目标。因此新公司不应该参与协助央行回收流动性,最直接的办法是向央行发行美元债。

  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还没有出台,市场的热烈讨论仍在延续。本报将继续跟踪这一话题的讨论。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