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美国通胀是否已是强弩之末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0日 05:47 中国证券报

  本报特派记者 卢怀谦 纽约报道

  近期美股涨势良好,市场分析人士指出,美股高升的背后是投资者对美国经济的乐观判断。投资者认为通货膨胀压力已经有效受到控制,美联储2007年加息的可能性进一步降低,甚至可能在明年第一季度开始降息。

  通胀形势大为好转

  美国劳工部的最新数据显示,11月份,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与前一个月持平,形势好于分析人士估计的上升0.2%。分析人士认为,这主要是全美汽油和其他能源价格明显回落的结果。11月份,能源、新车、机票、食品和服装等领域的物价普遍下降,其中能源价格下降了0.2%,食品价格下降了0.1%,是2004年1月以来的最大降幅;而且,扣除能源与食品后的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也维持上月水准不变,低于此前分析师预期的上涨0.2%。

  穆迪经济网首席经济学家马克·赞迪认为,在美国经济仍保持温和增长的同时,通货膨胀压力已大大减轻,意味着美国经济步入衰退的可能性大大减少。美国白宫发言人托尼·法兰托表示:“对上班族来说,物价走稳实在是非常好的消息,通货膨胀压力趋缓可避免实质薪资缩水。”

  环球透视公司的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表示,11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零增长宣告2006年对通货膨胀的恐惧已经终结,这是美联储持之不懈地与通胀作战的结果,也标志着“新一代货币政策制订者时代的到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上任以来,对外宣布以遏制通货膨胀为己任,前半年任期萧规曹随,连续三次延续格林斯潘的加息政策,但在联邦基金利率由2年前的1%一路上升至5.25%后,伯南克领导下的美联储则停止了加息的脚步,事实已证明伯南克已渐渐赢得了市场的尊重与信任。

  通货膨胀压力趋缓和经济增长减速的双重背景,使华尔街更加确认美联储的加息周期可望结束。野村国际

证券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戴维·瑞斯勒认为,虽然美联储可能继续对通货膨胀保持警惕态度,但连续三个月消费者物价指数走低或零增长使得美联储没有理由再重拾8月份以前的紧缩性货币政策。

  从今年8月8日以来,美联储已经连续三次保持5.25%的利率水平不变。经济学家们普遍预期,美联储短期将继续保持利率不变,甚至一些激进派认为美联储可能于明年开始降息。比如美洲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彼得·克莱思默预测,2007年核心通货膨胀将逐渐走低,明年春季美联储可能开始降息,以推动美国经济软着陆。

  威胁并未完全消失

  连续三个月消费者物价指数走低或零增长是否意味着通货膨胀威胁已经远去?在一直比较谨慎的分析人士看来,现在宣布战胜通货膨胀为时尚早,要让美联储反通胀的斗士们确信通胀阴影完全消失,尚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证据。比如在美联储拥有投票权的里士满联邦储备银行行长杰弗里·拉克已连续四次在例会上投票反对维持现行利率水平,要求继续加息。

  宏观经济顾问公司高级经济学家肯·马塞尼认为,虽然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持续走低可以大为平抚美联储对通货膨胀的担忧,但也仅此而已,并不意味着通货膨胀的威胁已经完全消失。

  虽然11月美国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环比上涨为0%,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仍然上涨了2.6%,升幅高于去年全年的2.2%,仍属于历史较高水平。美联储认可的适宜核心通货膨胀区间为同比增长1%至2%,11月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的2.6%年增长率显然高于美联储的2%上限。

  工资水平的上涨也是经济学家们担心的一个隐忧,因为企业可能通过提高产品价格来转移劳工成本,这无疑会增加通货膨胀的风险。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后,美国工薪阶层11月份的平均小时工资水平较上月上涨2.3%,是连续第三个月以高于2%的速度上涨,这种局面是2001年以来首次出现。在截至11月份的12个月里,美国工人平均小时工资增长了4.1%。分析人士认为,由于就业市场趋紧,失业率持续处于历史低水平,因此,工资继续增长的可能性很大。

  

能源价格也是判断美国经济前景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油价高企会侵蚀企业利润,也会增加消费者负担,推高通货膨胀水平。虽然油价已从7月份高点回落了20%以上,但仍属历史较高水平,而且考虑到
欧佩克
减产因素和地缘政治因素,后市可能将呈现高位震荡的格局。野村国际证券的戴维·瑞斯勒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由于影响油价的因素很多,不能排除油价再次出现大幅度上涨并挑战每桶80美元关口。假如油价达到每桶80美元的水平,对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将显而易见。

  而在摩根士丹利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看来,住房市场的降温风险比通货膨胀的风险更为迫切。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罗奇说,“我觉得目前住房市场的降温只是一个开始。房地产泡沫在价格飞涨了几年之后出现的调整是正常的,泡沫爆裂后自然会有负作用。我们曾经经历了90年代的网络泡沫,之后出现了经济衰退。”

  而戴维·瑞斯勒也表示,目前最让人担心的情况是全美住房市场降温向制造业和其它相关产业部门的传导。目前已经看到了一些信号,建筑业就业率的下降已经对市场消费造成了一定影响。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