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平衡国际收支应着眼于中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7日 16:59 世华财讯

  专家表示,对于长期保持“双顺差”的中国而言,平衡国际收支应着眼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内外经济的协调发展,而不是为了平衡而平衡。

  据中国证券报11月27日报道,在25日召开的“第二届经济论坛”上,一些专家认为,全球经济失衡将成为一种常态,在此背景下,顺差国家将面临资本账户过早开放、宏观调控受到挑战、经济结构失衡加速等多种风险。他们认为,对中国而言,平衡国际收支是一项长期任务,应着眼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非为了平衡而平衡。

  国务院研究室宏观经济司司长沈晓晖认为,全球经济失衡已成为一个常态,这突出地表现在石油输出国和日本等经济外向型国家方面。

  沈晓晖说,目前,石油顺差已占全世界顺差的四分之三。而且,世界各国基本上都通过顺差而不是借外债来获得

外汇储备,再加上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以美元为主导,各个国家要像过去那样保持各自的国际收支平衡将面临诸多挑战。此外,全球产业大转移的浪潮还未结束,部分造成了产业承接国的顺差。这些都使得全球经济失衡成为一种常态。

  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副司长管涛发表个人观点指出,国际收支失衡将使那些顺差国家面临过早开放资本账户、货币危机、资本过度流入和经济结构失衡加速等风险。

  管涛进一步解释说,顺差可能对这些顺差国家造成一个繁荣的假象,有可能造成过早开放资本账户这种风险。他说:“一旦情况逆转,流入减少了,流出增加了;如果监管没有跟上,再加上国际金融体系没准备好,就可能出现问题。”他举例说,韩国企业曾在形势比较好的时候,大举进行海外投资;但由于投资项目选择不当,加上亚洲金融危机的发生,这些韩国企业在亚洲投资出现了大量的损失。由于这些对外投资大多是母公司提供担保的境外融资,负债便转化为母公司的现实负债,拖累了经济发展。

  顺差国家也会面临货币危机、债务危机。管涛说,大量流入的时候,货币当局为了固定

汇率,大量投入基础货币收购外汇,这造成市场流动性的过剩。有的地方是加剧通货膨胀,有的地方是引发资产价格泡沫,有的地方则引起产能过剩;这些是总量上给
宏观调控
带来的挑战。而如果债务性的资本流入过多的话,就可能埋下债务危机的隐患。

  此外,经常项目顺差意味着大量社会资源集中在贸易部门,将使顺差国家面临经济结构失衡加速的风险。

  专家们建议,对于长期保持“双顺差”的我国而言,平衡国际收支应着眼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内外经济的协调发展,而不是为了平衡而平衡。

  管涛说:“国际收支或者经常项目顺差也不能完全看作一种坏事情,至少跟逆差的国家,特别是逆差的新兴市场国家来比,你有更多可利用的外汇资源。要抓住这个机遇,实现产品结构,经济结构的有效调整,增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认为,储蓄投资缺口造成了中国长期的贸易顺差,外汇储备急剧增长,而外汇储备增长和货币发行是直接正相关,最后造成市场流动性过剩。而2000年以后国民储蓄率的上升主要原因在于政府储蓄率的攀高,这是因为政府投资引发的政府储蓄倾向的上升,以及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环节中收入分配向政府部门的倾斜。

  不少专家都指出,国际收支平衡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综合地采用财政、货币、产业、外贸等多种政策手段的同步推进。

  (杨雄 编辑)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资料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世华财讯对该资料或使用该资料所导致的结果概不承担任何责任。若资料与原文有异,概以原文为准。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