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文章认为中国的贸易顺差将可能主导货币政策走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4日 10:07 世华财讯

  分析文章认为,从10月份开始,中国的贸易顺差将稳中有降,流动性输入将会减少,央行紧缩性调控的压力也将会随之降低,央行仍将坚持数量调整的思路。

  据中国证券报10月24日报道,分析文章认为,根据9月份数据和国际贸易中的“J曲线效应”,从10月份开始,贸易顺差将稳中有降,流动性输入将会减少,中国央行紧缩性调控的压力也将会随之降低。

  文章指出,上周是第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公布之后的第一周,央行在公开市场上的表现无疑为年内货币政策操作定下了一个基调。17日1年期06央票76发行量与发行利率均与一周前10日的06央票74持平,7日正回购的数量和利率均低于前一周水平。自8月下旬以来,1年期央票发行利率稳中走低,具有高度相关性的7日正回购利率也持续下跌,这些均反映出银行间市场流动性依然非常充裕。在市场对紧缩性政策总体上取得的效果看法一致时,央行对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处理还需密切关注。

  8月和9月份对外贸易顺差分别为188亿美元和153亿美元,其中8月的188亿美元更是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一直以来,国内主流思路都是用一种链条型的方案来解决中国的贸易顺差和通货膨胀问题,即

人民币升值引起出口额下降,缩小贸易顺差,进而缓解流动性输入的压力,最终达到抑制通货膨胀的目的。

  然而,从总趋势来看,人民币升值及升值预期并没有使得中国的贸易顺差得到平抑,进出口差额反而进一步拉大。有学者指出,由于中国出口结构中加工出口贸易比重较大,在人民币升值并且外部需求依然保持强劲的背景下,贸易顺差加大是可以解释的。但顺差加大是否是中国进出口行业在人民币升值情况下的最终表现呢?进出口行业对人民币升值冲击的消化程度如何呢?

  文章认为,5-8月份可以用国际贸易中的“J曲线效应”来解释,即国内外市场处于对人民币升值的调整阶段,而9月份的宏观金融数据已经开始显示出一些调整阶段尾声来临的苗头。2006年5月-8月,中国贸易顺差连创历史新高,导致基础货币投放的压力非常大;但9月的贸易顺差虽仍然是今年单月第二高水平,但是下降趋势已经开始呈现。应当说,中国进出口行业的成熟度目前还不足以使其抵御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压力。因此,笔者认为从10月开始,中国贸易顺差将开始稳中有降的过程,流动性输入的压力将随之降低,而这无疑将是央行放松紧缩性调控的依据之一。也就是说,贸易顺差下降的趋势将使得国内流动性过剩的压力通过输出的方式得到缓解。

  因此,预计在10月份金融统计数据出台之前,央行的宏观政策将会是以观察为主,伺机而动,当月做出较大政策性变动的可能几乎为零。待10月金融统计数据出台之后,央行的货币政策将会十分明朗,并且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中国贸易顺差将逐渐缩小,央行出台紧缩调控措施、管制流动性的压力也将随之减轻。从这个角度看,相信央行仍将坚持数量调整的思路来改变流动性过剩的局面,而央行票据的发行规模是否扩大,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贸易顺差带来的基础货币被动投放的压力大小。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资料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世华财讯对该资料或使用该资料所导致的结果概不承担任何责任。若资料与原文有异,概以原文为准。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