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世行报告称中国需综合运用汇率与财政政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7日 13:11 世华财讯

  世界银行发布的《中国经济季报》指出,应对经济中的短期和长期的挑战,需要综合使用货币、汇率政策与财政政策以及体制改革方面的措施。

  据中国经济时报8月17日报道,世界银行15日发布的《中国经济季报》指出,中国的宏观经济前景依然良好,但须更多关注经济协调发展。目前,中国的决策者面临着短期和长期的挑战。

  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前景依然良好。由于产能的扩大继续保持与需求增长大致相当的水平、通货膨胀水平较低以及经常账户存在盈余,主要的政策问题不是全面过热,而是决策层担心投资增长过快可能导致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并影响到银行,因为支撑这些投资的银行贷款将来有可能成为坏账。令人略感安慰的是,大多数投资资金来自企业利润而不是银行贷款,而且投资增长的领域主要集中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但是,投资的持续高速增长也加大了人们对投资效率的担心,从而希望经济处于适度增长的态势。从外部看,美国经济下滑超出预期和全球不平衡的无序调整仍是主要风险。

  世界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郝福满表示,中国政府可能会继续实施目前的政策,在启动新的减少需求的措施前,等待目前政策的效果进一步彰显出来。经济增长大幅减速将减少进口,增加经常账户盈余,使货币政策和贸易关系面临更多的问题。近来人民币对美元持续走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上述困境,因为

汇率走强能够增加进口,减少资本流入,并使投资转向非贸易品部门。而且,最新数据也表明,近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措施已开始对货币总量产生一定影响。国际方面,如果美国经济放缓开始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前景,中国政府可能需要重新考虑宏观应对措施。

  报告认为,中国的决策者面临着短期和长期的挑战。从短期来看,自2006年初开始信贷和投资增长过快,加剧了人们对过于宽松的货币供应及其可能导致的未来不良贷款增加的担心。在实际经济运行方面,虽然经济总体上并没有呈现出过热的迹象,但是,包括

房地产业在内的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和“过热”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不过,贸易顺差的不断扩大导致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增加,这一点不容忽视。在消费增长不加快的情况下,投资增长速度放慢将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未来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已经实施的
宏观调控
措施对投资和贸易顺差究竟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从长期来看,如何实现所期望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仍是一个挑战。“十一五”规划提出经济增长由工业带动转向服务业带动、更多依靠国内需求、收入分配更加公平以及环境可持续发展,但是,这一切转变还尚未开始。

  报告建议,应对上述挑战需要综合使用货币、汇率政策与财政政策以及体制改革方面的措施。从短期来看,控制信贷和投资以及贸易顺差要求货币和汇率政策起主导作用。财政政策在短期需求管理中可能无法发挥更大的作用。行政措施仍是政府常用的调控工具,但它们在短期内的影响很可能会大于长期影响。事实上,随着商业性企业投资的增加,市场化调控措施逐渐将更加有力,因此也更加重要。至于长期挑战,财政政策在经济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两大目标应当成为制定财政政策的主要着力点。在货币和汇率政策方面,政府的长期战略包括提高汇率弹性和金融市场改革,前者可使货币政策更多地针对国内情况。

  政策须更多地关注经济协调发展。世行高级经济学家、《中国经济季报》主笔高路易表示,尽管经济协调发展是政府的一项中期发展目标,但是有理由更加突出这一目标。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的许多措施也能达到宏观经济调整的效果。此外,当前高速增长的投资可能会增加资本存量,而一旦相对价格和标准更好地反映政府新的重点,这些存量资本将无法获得预期的回报。

  高路易表示,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包括:刺激国内消费,提高投资效率;提高生产性服务业(非贸易品)相对于制造业生产(贸易品)的相对吸引力;推进体制改革,赋予地方决策者更强的激励和更好的手段来实现协调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资料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世华财讯对该资料或使用该资料所导致的结果概不承担任何责任。若资料与原文有异,概以原文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