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奢侈品消费心态:老总拎奢侈包顺签500万合同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23日 15:04  沈阳晚报微博

  奢侈品为什么会掀起一股消费热潮?购买人是抱有哪种心态去购买的?昨天,记者选取了四个消费样本,同时邀请沈阳大学金融系主任姜伟进行了独到的分析。

  拎上奢侈包,顺利拿下500万元合同

  调查对象:刘华

  年龄:46岁

  工作职务:个人机电产品公司业务副总

  自述原因:业务需要,提高身份、象征权力的必备

  刘华打开衣柜,给记者展示了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服装、皮包、饰品等。“这些东西我平时不用,可以说是工作装。我们公司几乎每名谈业务的人员都有一套。”

  刘华拿最近的一次和某钢铁企业老板谈合作为例,在他们公司和这家企业谈合同的同时,还有另一家机电企业在场,因为产品、价格等差不多,所以钢铁企业不知道该选择哪家。在了解情况后,刘华主动约这家企业的老总到厂子里参观并换上一套“奢侈品”装扮。“我还能记得对方上下打量的眼神,看完之后不一会就和我们签订了500万的购销合同。”刘华说现在谈业务时,合作方往往会通过穿着为中介来界定对方的身份、公司待遇、公司实力等。

  专家分析:成功必靠奢侈品吗?理论上的答案是否定。但实际上有关系,因为大家对奢侈品的定义已经成为时尚、实力的象征,是整个社会存在的一种现象,所以无论业务员,还是对方老总都看重这个。

  虚荣心作怪,没有名牌觉得丢人

  调查对象:王霜

  年龄:28岁 

  工作职务:房地产公司顾问

  自述原因:别人都有自己没有觉得丢人,是虚荣心作怪吧

  “底价转让LV的syeedy25,去年购于上海恒隆商场,9成新。”近日,记者看到王霜在网上登出的一则转让启事,后面还标注了一句“还有几件名牌服装、皮包、首饰,有意者可以联络我”。

  王霜告诉记者,她既陶醉于奢侈品带来的别人羡慕的目光,又疲惫于购买奢侈品带来的经济压力。从事房地产公司顾问的她,工资主要和业绩挂钩,她是属于比较嘴拙的女生,在销售上比不上其他同事。眼看着一个个同事用着高工资购买的奢侈品包、衣服、化妆品,她十分嫉妒。于是她开始想法缩短和这些人的差距,而路径就是同样购买奢侈品。但少则几千,动辄上万的产品确实让她有购买压力,这时她开始使用信用卡透支,有时候和家人朋友借,到最后面子是足了,但是负债累累。

  这次在网上登陆转让信息,也是迫于无奈,因为信用卡发卡行正在催促还款,她只好把过季的几件奢侈品服装、包、饰品转让,因为她已经习惯了别人羡慕她拿奢侈品、用奢侈品的感觉,现在奢侈品虽然对她是一种超额消费,也不是刚性需求,但是面子工程。

  专家分析:虚荣心是促使一些中低收入人群购买奢侈品的背后推手,而这个后面隐藏的其实是当事人的不自信。

  攒钱买个包,让老婆也感受一下时尚

  调查对象:田晓峰

  年龄:36岁

  工作职务:某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自述原因:老婆一直跟我受苦,想让她在别人面前也骄傲一回

  “我从网上订了一套香奈儿(微博)的化妆品,再过一段时间能到手。”田晓峰说,自己不常给妻子买奢侈品,但是她有一个目标,就是让妻子在每个领域都用过奢侈品,例如有一个奢侈品手袋、有一套奢侈品衣服、有一套奢侈品化妆品,有一件奢侈品饰品等等。这个目标现在才实现两个,之前是一个手袋,是前几年给妻子的生日礼物。

  回想起过去生活的经历,田晓峰说妻子家家庭条件不错,他家则差得太远,开始女方父母非常反对,但是妻子还是嫁给了他。到现在妻子省吃俭用,平平淡淡,他总觉得对不起妻子,于是开始慢慢攒钱,给妻子买上一两件奢侈品,让她也时尚一下。

  专家分析:什么是时尚?越贵就越是时尚吗?或许现在一些人理解有偏差。就像茅台酒,随着喝的人越多价格被炒得越高,而这并未打消人们购买它的愿望,反倒是趋之若鹜。现在茅台酒可以说就是酒中的奢侈品。很多人觉得能喝上茅台时尚,但实际呢?

  用奢侈品做奖励,员工更高兴

  调查对象:王宏伟

  年龄:56岁

  工作职务:制造业公司老总

  自述原因:奖励奢侈品好听有面子

  “这个、这个,这两排我都要了。”王宏伟说去年10月1日,他随国内几个知名制造业企业到德国考察,行程中有一天是到瑞士旅游。他一下子买了十多块奢侈品手表,根本不挑,就是全包。

  不过,王宏伟说可不要认为他是钱太多了,其实他自己也舍不得用,这些都是送给员工的。这些员工常年在全国各地跑客户,为企业创造的价值上千万。他一直很感激,但苦于无法表达。奖励钱、物太俗气,再说给多少钱没有一个衡量尺度。太多了,公司没有这个能力,且以后没法再增减。太少了,在员工心理形成不了作用,还不如不给。纠结之后,他决定购买奢侈品用以奖励,价格上比单独奖励钱合适,面子上有风光,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舍得给自己买奢侈品的。

  王宏伟说,现在奖励奢侈品的方法还给他带来宣传效应,其他公司的精英业务员为得表,都特意跳槽过来。

  专家分析:越来越多的发现真正高收入的人不追逐购买奢侈品自用,而奢侈品的销售市场上大量存在“买者不用,用者不买”的情况,这有悖于正常商品销售和使用,但在时下又很流行。本报记者 邓丽婧

  快评

  “未富先奢”实在要不得

  邓丽婧

  沈阳大学金融系姜伟教授说,奢侈品在国际上被定义为“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称为非生活必需品。奢侈品在经济学上讲,指的是价值/品质关系比值最高的产品,受众应是富裕阶层。但近年来这些定义都在改变。

  首先以受众来说,东亚人群中,真正属于中高收入的人群正逐渐淡出奢侈品消费,有的甚至把它们和同类商品同种看待,按需购买,而过去不敢涉足奢侈品的中低消费人群竟然开始追逐,且发展势头强劲。以伦敦一些奢侈品专卖店购买人群为例,欧洲顾客比东亚人群少得多得多。日、韩甚至有些人为此疯狂。这点从前段时间有人拍下外国奢侈品店打折时市民拥挤的照片得出。

  其实,冷静地想一想,随着购买人群的转移,奢侈品的定义正在改变,范围逐渐扩大,除了LV、爱马仕等国际大品牌算是奢侈品,房子、汽车等等也都归到门下。因为现在我们周边太多的人“未富先奢”,购买的东西完全超出了自己的正常收入水平,例如刚毕业的大学生本来可以奋斗几年再买房子或者在父母的帮助下买个小房子,但现在都关注并选择大房子;经济基础还不扎实的年轻人应该买个小汽车代步,但都崇尚进口、大空间的高价车……

  对此,人们更应该好好考虑一下,奢侈品是该“奢”还是该“舍”,“未富先奢”实在要不得。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