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长高了多是托儿 药物增高无根据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07日 17:32 新华网 | |||||||||
据省消委统计:今年以来消费者对增高药物的投诉越来越多,目前已有近百起 前不久,家住广州天河区的陈先生向记者投诉,他轻信某电视购物增高广告,从去年10月份开始,选购某增高药物“×力胶囊”,前后花了6000多元。该产品的广告称“3个月可增高10厘米”,但一年过去了,他至今没长高一厘米。
记者从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了解到,今年以来消费者对增高药物的投诉越来越多,目前已有近百起。 药物增高无确凿医学根据 广东省营养学会专家周韶强认为,人体身高的增长主要取决于四肢骨的生长,这其中骨骺具有决定性因素。女孩子到14-15岁,男孩子到了17-18岁,骨骺就趋向闭合,很难通过其他的外界因素使其自然生长。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儿科教授王斌指出,人体长高实际上是骨骼生长,尤其是四肢的长骨生长速度决定的。生长激素影响人体身高是在长骨的骨骺愈合之前,一旦骨骺愈合后,生长激素对长骨的增长也不再起作用。增高药物是否能够使人体长高,目前医学研究并没有确凿的证据。 说“长高了”的多是“托儿” 据了解,消费者受骗上当,大都是经不起广告的诱惑。而其广告的真实性也往往经不起推敲。一个促销小姐向记者透露:某产品宣传的“某女士的外孙使用该产品后增高了若干厘米”是虚假的,这个老太太根本没有外孙,只有两个儿子。这件事曾被当地卫生部门查处。 电视广告专业人士刘允健告诉记者:“一些广告片上出现多名消费者服用增高药后,身高有很大变化的画面,这只需运用简单的剪接和叠放技术就能做到。” 综合业内人士分析,商家促销手段主要有三: 一是在媒体上不遗余力地宣传,夸大产品功效。最常见的在广播里做广告,吹嘘产品的功效如何神奇,然后找一些“托儿”假扮消费者打电话“现身说法”。还有的在电视直销广告中使用电脑技术,将人物的影像通过电脑叠加在背景上同时播放,令使用产品前人物的比例略小于使用产品后比例。 二是产品的专利和批号挂羊头卖狗肉。有些增高产品打上“国家专利”旗号,其实所谓的专利只是外观设计专利,与内在功能没有必然联系。还有的增高产品在广告中声称是某某医科大学或研究所、某某教授呕心沥血多少年独创,核查却发现是子虚乌有。 三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据业内人士透露,几乎所有增高产品在宣传时都声称“增高效果因人而异,短则三五个月,长则需要一年以上”,这实际上是商家利用消费者的期待心理打“拖延战术”,以便确保短期内不会有消费者找上门来算账。 除了商家“高明”的促销手段,消费者盲目渴求增高,也是众多增高产品得以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 宣传增高产品疗效属违法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人士透露,去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关于日常生活用品不作为医疗器械审批的通知》。通知规定,增高仪、减肥仪之类的产品只能作为日常生活用品,不得冠以“医疗器械”名称。也就是说,标榜增高疗效的增高产品属违法宣传。 在去年全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郑筱萸明确表示,对增高仪、减肥仪之类冠以医疗作用的日常生活用品要坚决清理,已发放医疗器械注册证的要予以撤销。 据了解,目前只有卫生部拥有保健食品的审批权力,但在卫生部目前所批准的保健食品功能中,根本就没有“增高”这一项,一些所谓的“增高产品”实际上就是普通的生活用品。(记者 张小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