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房地产商如何制造假房贷(2)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28日 09:42 北京现代商报 | |||||||||
资金的救命稻草 “房地产商之所以这样做,无非是想迅速回笼资金。”这位揭秘者给记者分析着,“资金对他们来说,意义非常重大。一年内收回资金和一个月内收回资金,对他们意义截然不
至于回笼上来的资金,地产商们会迅速投入下一个项目的周转中,而不会有片刻的闲置。 近一年来,从4号令到10号令,央行的动作异常凶猛,银根紧缩导致众多中小地产商的资金链完全断裂,几乎到了无米下锅的地步。无奈之下,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缩短资金回笼周期,俨然成了他们的救命稻草。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央行人士承认,这是央行所始料未及的,他大大感叹了一番开发商的“聪明才智”,对此唏嘘不已。如此灵活的融资方式,使很多开发商得以“续命”。 银行:尴尬的“帮凶”? 虽然假个人贷款相当普遍,但记者多方采访银行界人士,对于一套商品住宅多次贷款销售的核心环节——如何不被买受人发现而实现贷款成功转贷,始终没有获得详细的内情。有银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造成假房贷的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正如前文所述,银行被骗了,开发商利用真实存在的人来骗贷,而不是纯粹的假造身份证(曾经确实有过这样的阶段,但开发商的进化速度远快于银行),银行无据可查,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顺理成章”。 另外一种就是银行内部有所接应,可以任意更改贷款人姓名。“这只是一种可能性”这位房贷部的女士表态异常慎重,“但这种可能性已经在不同的场合被验证过。”她表示并不能提供任何直接的证据。 随着另一位银行人士的断然否认,使整个事情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他表示,一些贷款的逾期,就是因为债权人已经变更,原来的债权人将手中的房子卖出,不再继续还贷,而新的债权人在转贷过程中或因原债权人不配合或因手续不全,造成还贷资金的断链,使银行成为最终的受害者。 不管是“内鬼”的协助,还是银行的“低能”,这两方面都使银行处于一种极为尴尬的境地。虽然按照按揭的程序,银行扣留了房产证,在应对风险方面,还可以嘴硬下去。但有消息称,如此有意无意地为开发商变相融资已经引起了上级主管部门的注意。 高价位贷款风险暴涨 当开发商最初在购买自己的房子时,为了融到更多的资金,就向银行高报了房子的单价,这个虚报的单价是开发商预期最终可以涨到的价位,每平方米多报300到500元,就可以多融到上千万元的资金。 一般楼盘销售的规律也是先卖朝向、户型、位置不太好的,当然这部分住宅的价格也相对较低,等销售量超过30%的时候,会有一次提价,超过60%的时候,会再一次提价。如果楼盘销售得好,提价的比例与速度会更大更快。 开发商预先把每一次提价的额度都算计在了虚报的单价中,也就是说,如果一切按照开发商预想的一样,销售状况一路看好,就平安无事。而一旦销售并不理想,维持原价尚卖不出去,根本无法实现两次提价,甚至被迫降价的话,其中的风险就陡然增加。 开发商已经将手中的资金挪到新的项目中或花在巨额的广告营销中,根本没有钱来补这个窟窿,“局面不堪设想。”局外人在分析的时候,也不免一身冷汗。房子最终被抵给了银行,这部分无人看好的空房要么成为银行的“固定资产”,要么被重新评估,划进“呆账坏账”。 到目前为止,如此高价位贷款的比例还很少,按照这种规则操作的开发商都还比较保守,但也不乏想赌一次的小型开发商,或对自己的项目盲目自信之徒。(杜秀平 李海/文)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