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细枝末节:一个走马观花的旅游者观感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09日 14:11 中国新闻网 | |
盛夏时节赴港探亲,初涉香江,让我感到陶醉的不只是鳞次栉比的摩天大厦,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亲善友好的香港同胞;更是那些融会于生活中、飘洒在空气里的细枝末节,是文明无处不在的真实;是道德律令无时不起作用的高度自觉。 或许是在京每天开车上路的缘故吧,到了香港也特别关注那里的交通状况。逼仄局促的香港竟然很少堵车。不论是高速奔驰的冷气车,还是舒缓有致的“叮当车”;不论是公 交车,还是私家车,大家都不疾不徐,井然有序。在香港十天时间,竟然没有看到一起交通违章事件,哪怕是随意按喇叭、转弯不打灯这些“小毛病”也没让我碰到。谁都知道香港是举世闻名的购物天堂———不仅因为她具有极其丰富的物质资源、得天独厚的免税政策,可以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民;更在于她具有世界一流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服务”表现在服务生每一个自然而然的微笑里,每一个善解人意的举动中。徜徉在超市的货架间,很少见到服务生的影子,更见不到他们扎堆聊天的景象。而当你需要服务时,哪怕没有张嘴、只是表现出需要帮助的意向,服务生总能在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面前。而每次付款时,收银员总是面带微笑,身体略微前倾,双手接过钱,清晰地说一声“多谢”,然后毕恭毕敬地将找钱再用双手送到客人手上。那一瞬间,不仅让我第一次找到了做“上帝”的感觉,而且分明觉得这才是一个普通公民应该享受的正常待遇。 结束探亲返京前,我和妻子准备为同事们买一点小礼物。在著名的化妆品店莎莎店,我们准备挑选几种法国香水,分别送给不同年龄段的朋友。服务小姐柔声询问我们都给什么人买,朋友多大年龄,准备买什么价位的,然后极其熟练地向我们推荐了若干种。在价格和品质相当的几种当中,她又建议我们买其中的两种。因为这两种不仅大方体面,还附送小包装的香水。我们为服务小姐的热情所感,当即买下她推荐的几种香水,又额外多买了几样,高高兴兴地离开了莎莎店。回家以后才发现,包里并没有附送的两瓶小香水。妻子面有不悦,说真不像话,怎么说好附送的东西,转眼又掉包了呢。我劝妻子说:“算了吧,这种事情不要去找了,弄不好问题没有解决,反而自取其辱,惹一肚子气,不就是两瓶香水嘛。”妻子当时听了我的劝告,没有去找。但在我和女儿离港后,她还是去了那家店。不想刚一进门,服务小姐就认出了她,一面反复道歉,说那天真是忙糊涂了,竟然忘记了将附送的礼物打进包里,你们刚离开我就发现了,但追出去已不见了你们的踪影,这几天一直为此不安;一面干净利落地将东西取来装进袋里。为了表达对工作失误给客人造成麻烦的歉意,服务小姐又送了一件小礼物。整个过程中,我妻子一直立在那里,不知说什么好。高兴之余,她又买了一堆也许根本不需要的化妆品。晚上打来电话,她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咱们把人家想得太坏了。听了妻子的述说,我也很感慨,也很为自己当初料定服务员欺诈而感到惭愧。夜很深了,还是睡不着,思来想去,依然想不明白从什么时候起,我习惯了从最坏、最阴暗的角度看人、看问题,是什么原因使我养成了这样的思维定势呢? 香港寸土寸金,但拥挤而不混乱,紧张而有秩序。所到之处干净清爽、方便舒适。许多路牌的设计细心和充满人情味,那种善解人意的关爱,是人们实实在在能够感受到的。香港的博物馆每周三免费向社会开放,让纳税人享受自己的劳动果实。有一次我带女儿去历史博物馆参观。大体看了地图,就直奔九龙。下得车来,断定应该就在附近。一面东张西望,一面心想有块指路牌就好了。正这样想时,眼前果然出现了一块牌子,上面写道:去博物馆请阁下前行五十米左转再行二十米即是正门。我想一定是有许多游客在此产生过与我一样的想法,一定是这种想法及时而有效地传到了政府职能部门,一定是他们根据游客的需求设立了这块让人感到温馨的指路牌。什么叫以人为本?什么叫工作效率?由此可见一斑。 从香港回到内地,我的脑中常常回忆起在那里生活的细枝末节。我发现:真正让我感慨、叫我感动的,恰恰就是这些不起眼的“小东西”。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的脑中被莫名其妙地灌进了一种观念:香港只有经济贸易,没有文化,是文化沙漠。这种未经证实的“结论”顽强而固执,好像是一个不可移易的真理。而一旦置身港岛,我才发现这样的看法多么浅薄可笑、夜郎自大。 当然,作为一个走马观花的旅游者,我的观感可能有肤浅、片面的地方。但我始终固执地认为,决定一个社会文明素质高下的,不只是它的学术文化、它的意识形态、它的大学数量、它的博物馆多寡、它的传媒发达程度,更在于那些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细枝末节。正是这些细枝末节,构成了“外人”眼中一个地区的真实形象。(来源:《人民日报》;作者:朱铁志;原标题为:香港的细枝末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