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民间借贷出现新样本 直接借贷方式成主流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04日 17:06 经济观察报 | |||||||||
11月4日,50多岁的何家同(化名)从银行空手而出。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奔波,他价值近百万元的房产抵押给银行后,只得到了20多万元的贷款。 虽然县政府早在3月就下发了文件,表示县百强企业在用民房抵押向银行贷款时,可以不受抵押比例限制,财产评估和抵押折扣率最低不少于80%。他的印刷公司几年来一直是县里的百强企业,银行还是给其房产打了1/4的折扣。
“我要到县政府告他们,为什么不按照政策办?”由于要购买新的印刷设备,何家同的公司急需200多万的资金。“剩下170多万的资金缺口,我们再想办法。”何无奈地说。而他所谓的办法只有一个——向民间借贷伸手。 国家宏观调控后,银行收缩信贷,地方政府此类特批文件已经没有什么作用了。无数中小企业主们陷入何家同类似的境遇,也作出了与何家同一样的选择。就此,温州的民间借贷市场也迎来了一场新的繁荣。 合理的存在 相对于全国其他地区的中小企业主,何家同是幸运的。因为,温州实力雄厚的民间资本为他们这样失意于国家宏观调控的中小企业提供了另一条融资出路——民间借贷。 9月16日召开的“首届中国温州民间资本投资项目洽谈会”向世人展示了一组数据:目前温州全市银行人民币存款1400多亿,其中居民个人银行存款900多亿元;而在金融机构以外,居民手头尚有1400亿元的资金。 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的有关负责人则向记者表示,当前,民间资金中参与借贷的资金规模高达300到400亿。据该行发布的三季度金融形势分析报告披露,截至9月末温州全市的银行贷款规模为1500.05亿。两相对照,可以发现,民间借贷的资金规模已经相当于银行贷款的1/4。 国家宏观调控的实施更使民间借贷进入了新一轮的活跃期。截至9月末,温州银行业贷款增幅由去年的46.4%回落到19.3%,陡降2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民间借贷的金额则比去年增长了21%。 “像我们这种成长中的小企业,银行根本看不上。可要在民间借贷就简单多了,因为企业资质、信誉不错,向亲戚、朋友借钱根本不用提供抵押和担保,只要打张欠条就行。”提起民间借贷,何家同刚才一脸的无奈立刻一扫而光。 何家同的印刷厂置身在苍南县龙港镇的人民路上,前店后厂的布局,带有明显家庭作坊的印记。像何家同这样的小企业仅在龙港就有1000多家,温州全市有20多万家中小企业。他们构成了民间借贷的主要需求者,也是利率走高的直接推动者。 对民间借贷有着深入研究的温州市银监局副局长张震宇则指出:“简单的民间信用手续,有助于缩短获得资金的周期,降低交易费用。”正是出于这一点,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有时也不得不依靠民间借贷,特别是宏观调控后。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位研究员在7-9月对温州地区进行企业调查后对记者说,“温州的大企业对银行紧缩政策的敏感是致使民间借贷总量迅速提高的重要原因。我在调查中发现,因为WTO的原因,温州企业的国际贸易定单飞速增长,很多企业选择了在2003年购买新机器和扩地盖厂房。这也导致了国家出台的这一类土地限制政策。正是资金的大量固定资产化,使得不少生产型大企业资金链紧张。”记者在调查中也发现了不少新盖而又暂时空置的厂房。 “而这些大企业平时都是银行的宠儿,银行贷款占大比例。因此,紧缩政策使得他们在情急之下,只有向民间借贷伸手。”这位研究员补充说。 直接借贷成主流 何家同向记者描述了当地民间借贷的几条“潜规则”。一是熟人借贷,不求中间人;二是手续简单,全凭个人信誉;三是利率随行就市。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的一份问卷调查表明,在温州当地民间借贷中仅10.6%的借贷活动是发生在陌生人之间,由他人介绍的。而占51.5%的借贷双方是朋友关系,通过“银背”等类似钱庄的组织筹措借款的只占7%左右。温州市银监局曾在2002年初对全市进行调查后发现,民间借贷手续出人意料的简单。87%的企业借款是以信用方式进行,提供房产抵押或担保的比例很低;个人在借贷时只有63%写借条;另有22%的借贷则没有任何手续。 来自人民银行的调查数据印证了马的观点,该行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以直接借贷为主的温州民间借贷并没有因为缺乏专业性而出现大的风险,出现纠纷的资金规模还不到总量的2%。 温州市委政策研究室马津龙说:“是民间资金弥补了宏观调控对民营经济、中小企业的不利影响,使一些濒临绝境的企业活了下来。”张震宇则用更为精确的数字告诉记者,2004年初,温州企业自有资金、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的比例为58:37:6;宏观调控以来,企业民间借贷的资金比例平均上升了4个百分点,有的企业甚至上升了10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