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远高于银行 李先生借钱开幼儿园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4日 02:37 第一财经日报 | |||||||||
本报记者 李霄峰 发自上海 在温州某通信公司工作的张先生手里有点钱,但他最近却为这些钱的去向很是头疼。他既不炒股票,也不买基金,信托产品现在也少了,钱放在银行里拿那点利息,实在心有不甘。
与张先生的犹豫不决不同的是,他身边的朋友,在从去年开始实行宏观调控以来的这段时期,为手中的闲钱找到了一个新的去处——民间借贷。这种借贷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中小企业主们“只要有钱我们就要”的对资金的极度渴求。眼看着朋友们借出去一笔钱就能坐收高额利息,怀揣着20多万元的张先生,在这股浪潮中跃跃欲试,但又担心血本无归。“民间借贷1年期利率能达到12%,最高时可以达到年息24%甚至30%。”温州一位经常借贷资金给亲友的市民说。“到目前为止,我向亲戚朋友借的钱已经有将近400万元了。现在,我妻子专门替我管着账本,还息期到了,由她提醒我该还谁的钱了。大家都很信任我,才把钱借给我的。”浙江省台州市一个普通的小镇机关职员李先生,从去年到现在,光靠亲友之间借贷就筹集了350多万元资金。 2002年12月,李先生用100万元向他所在的镇买下了一块面积为21.5亩的土地,用于投资创办一所中心幼儿园。到2004年1月份,工程全部完工,总投资达到800多万元。除了一笔自有资金,他欠下了施工队数百万元工程费用。眼看还款期限(约定3年还清)快到了,李先生意外地遇到了去年开始的宏观调控。“想向银行借钱太难了!”李先生使尽浑身解数只从一家信用联社和一家商业银行借到了钱。“商业银行要求4个月就必须还款,2003年6月借了50万元,每4个月就必须还一次,然后再借。2003年11月,又从信用联社借了30万元,转眼也到期了。” 这时候,亲戚朋友主动地把钱送上了门。“你可能无法想象,可是,在我们这里民间借贷是理所当然的事。我们讲的是血亲关系和朋友义气。当然,我付给他们的高利息也是主要原因之一。”李先生告诉记者,他的很多朋友家里都有一二十万元的积蓄,存在银行里,利息只有1厘、2厘(民间说法,即月息1‰);交给他,就能定期拿到至少是6至8厘的利息,多的能有1分(即月息1%),相差了10倍。 几个月时间里,李先生前后借到了350多万元。“这些钱有的6个月付一次利息,有的1年付一次就可以了。只要不急着用钱,他们不会要我归还本金。多放一天就多吃一天利息。” 靠着这些主动上门的亲友资金,李先生经营的幼儿园正式开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