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收藏 > 珠宝 > 正文
 

珠宝 一个庞大而缺少品牌的市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25日 13:42 和讯

  珠宝无可非议地具有收藏价值,但是在一个不规范的消费品市场上,似乎很难培育出一个生机盎然的收藏市场。

  两只款式相近、重量相同的钻石戒指,在相距不远的两家珠宝店里价格可能相差一倍。这是人

  们必须面对的市场现状。多年来,不少人士一直在呼吁培养我国的珠宝收藏市场,但是几经努力之后终于发现,在一个不规范的消费品市场上,似乎很难培育出一个生机盎然的收藏市场。现在,众多珠宝企业终于认识到了品牌的意义。参加今年中国国际珠宝展的一位珠宝商说:“市场对品牌的认知度,已经成了珠宝企业的生命线。”

  一个庞杂的市场

  11月10日至14日,中国国际珠宝展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行。300余家珠宝商云集在两万平方米的展区内,1000多个展位一时间珠光宝气,但似乎都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一次珠宝展的主题是“打造驰名品牌,共谋行业发展”,在流光溢彩间,谁比谁更有名呢?

  记者从中国宝玉石协会了解到:我国珠宝首饰行业从上世纪80年代初销售总额不足2亿元,发展到2003年的1000亿元;从业人员从2万人发展到目前约300万人。珠宝业已经是继房地产、汽车之后的第三大消费热点产业,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铂金市场、最大的翡翠玉石消费市场,亚洲最大的钻石市场。这个巨大的市场目前容量是3000多家珠宝生产企业,其中年产销额超过亿元或接近亿元的珠宝商有300家;2万多销售网点。一位业内人士说,在这样庞大的市场上,却很少有叫得响的品牌,这简直是一种奇观。

  在北京的一家珠宝商店门前,记者看到“18K金、银饰一律8折,玉器、18K金镶嵌钻饰一律6.8折”的促销广告。从2001年开始至今,在北京、南京、深圳等大中城市的珠宝市场,近万个品种低至8折到4折的价格战一直“销烟弥漫”。事实上,珠宝业的混乱表现为同业、同质的竞争,但深层次的原因却在于销售的分散和真假难辨的品质。一位来自云南的珠宝商认为:“世界上没有两颗相同的钻石、翡翠、玉石,所以每一颗的价值也就不尽相同。体现在价格上,国际上珠宝的进销利润低的50%,高的能达到200%,品质越高利润越高,投资性就更高,这样的珠宝才值得收藏。但什么样的机构有资质鉴定?谁来监督鉴定结果的公正准确呢?”据了解,目前国内的珠宝检测机构有100多家,小机构只有两三个人,大机构能有百余人。而珠宝首饰鉴定证书也系出多门,既有厂家出具的,也有有关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出具的,还有一些是由一些具有检测能力的实验室出具的。但对于这些单位所做的鉴定,消费者除得到免费复检的承诺外,再无任何保障。 品牌开始跑马圈地

  深圳英特纳珠宝展位负责人王鸿起告诉记者:“珠宝企业间已经出现了低档次的同质化竞争,价格战、虚假打折、虚高定级等恶性竞争,使得珠宝业内一片混乱。但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情况发生了变化,一些珠宝商也开始开发自己的设计加工能力,而不仅仅是销售别人的珠宝,这样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并以文化为载体来进行推广。”记者了解到,国内一批珠宝企业正在着力培育自己的品牌,知名度在逐步扩大。

  记者在珠宝展上明显感受到了因“品牌”而起的危机感。4个珠宝展区,北京菜百、北京戴梦得、七彩云南等大珠宝商雄踞中央,在它们周边,是各种名气不大的品牌珠宝商,还有一些批发仿制小首饰的商家则见缝插针。大多数珠宝商都与深圳英特纳珠宝公司一样,摆出的30厘米高翡翠观音像,价值100多万元,是其参展最好的作品,其他珠宝则多在千元左右。少数北京戴梦得、七彩云南、意大利的ORO DI ROMA等大珠宝商,每件展品的价格都在十几万元,甚至上百万元不等。还有一些没名的珠宝商则卖着几十元一件的仿真珠宝首饰。这种格局正是眼下我国珠宝业的真实写照,谁是名牌,谁就会在收藏者心中占据更多的位置。

  参加此次珠宝展的许多珠宝商都认为,目前国内珠宝业发展最大的特点,就是众多珠宝品牌以文化为载体开始“跑马圈地”,在这些初步具备了品牌意识的企业当中,价格战已经不是主要的竞争手段。但与此同时,人们发现,在我国即使是年产销过亿元的珠宝企业也大多是区域名牌,距离卡地亚这样的世界名牌尚有千里之遥。

  国际名牌悄然出动

  “中国还没有名贵珠宝的市场,大众消费的珠宝又缺少品牌创新。”王鸿起告诉记者:“国内珠宝加工技术日益成熟起来,国际上已经开始将中国的珠宝加工工艺称为‘中国工’,与其他的‘比利时工’、‘意大利工’相区分。但国内却缺少领军的珠宝品牌,许多珠宝企业现在开始贴牌生产,这种模式同可口可乐、阿迪达斯等在中国加工生产一样,利润率和产品附加值都很低。”在这样的市场状态下,无论是消费者还是收藏者,考虑的只能是款式、原料价值,对于品牌的文化附加值,似乎还十分遥远。

  但是一些国际大牌珠宝商已经开始窥伺中国市场。今年的珠宝展请来了意大利ORO DI ROMA、korloff珠宝等国际品牌大腕,珠宝商们为自己本季的新款珠宝举行了十几场发布会,吸引了不少珠宝商和收藏者。ORO DI ROMA珠宝展位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ORO DI ROMA品牌源自罗马埃特鲁斯人加工金银首饰的传统工艺,已经有3000年的历史,而且他们主要是为皇室贵族或是富有的商人量身订做。中国过去的贵族没有了,年轻的富人才刚刚兴起,珠宝收藏家还不多。有时候,好的设计工艺离不开收藏家的独特需求,中国才刚刚开始。”

  除了品牌文化的推广,意大利ORO DI ROMA珠宝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模式。记者了解到,“ORO DI ROMA”是“罗马省中小企业联合会”的简称,它汇集了罗马地区最出色的金银首饰制作商,他们都是罗马地区的首饰商和意大利名牌珠宝代理人。王鸿起认为,其实这种模式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把小珠宝商整合在一起,把分散的竞争发展为合力。这也是小珠宝商的生存之道,如果哪一个大珠宝商有实力,也可以这样整合。这样珠宝市场也会规范起来。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珠宝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冬语
聆听冬日温暖声音
西游情史
大话西游短信篇章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