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听国画家应诗流先生解构抽象中国画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8日 07:17  新民晚报

听国画家应诗流先生解构抽象中国画
第三界  
听国画家应诗流先生解构抽象中国画
第一界  
听国画家应诗流先生解构抽象中国画
第二界

  我们常常为中国悠久的文明、精湛的艺术感到骄傲。诚然,祖先智慧与经验的结晶,是我们宝贵的财富,但不应该成为艺术创作的禁锢。宋人为躲开唐诗这座高峰的阴影,独辟蹊径——作词;元代文人更抛开诗律与词牌——制曲。循规蹈矩或许不功不过,但久而久之,便会使原本鲜活的艺术僵化。“创”,是艺术领域里永恒的话题。

  “抽象”不是西方美术的专利,在国画家应诗流先生看来,中国画能营造出意境上更胜一筹的“抽象”。受书法启发,他将国画分为“三界”。结合他的作品,让我们一起走进应诗流独创的水墨世界。

  画如书  顿悟三昧

  古之擅书画者曰:字当画,画应写。自幼习书练画,加上数十年的琢磨,使应诗流先生自然而然地打通了书法与绘画之间的障壁。在钻研“书道”时,他发现书法可以分为真书、行书、草书,初学者定是从真书入门,经年研习,有灵性者方可修成独具一格的“某草”。三者从定形到脱形,由中规中矩至随心所欲不逾矩,反映了书法家的三种境界。

  中国画似也有如是三界,应先生将它们称为“形象”、“意象”与“灵象”,统称“象之界”。与真、行、草之差别相似,“象之界”反映了画面内容从具象到抽象的三种境界。应先生认为在描摹一样物体时,越具象就越接近客观物质,越抽象则越贴合画者的精神思维。不能说孰优孰劣,但显然,后者的表现难度远远超过前者。

  虚中实  大象无形

  应诗流的“象之界”脱胎于老子的《道德经》,将“无”作为艺术表现的最高境界,这也正是中国画最有魅力的地方。“比如齐白石画虾,从来不画水,但我们都能感觉到虾在水里。又如泼墨山水画里的云雾霭霭、流水潺潺,虽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看出来,可宣纸上的留白,确实给了观众无尽的想象空间。”

  当然,在充分汲取传统绘画精髓的同时,应先生亦擅长“食洋而化”,比如他大胆的设色、变形的符号,他说:“画无定法,只要是先进的,就应该学习。但不能光借个壳,要把它消化成自己的东西。我的理想,就是画出让人家一看便知这是属于中国的,但在一堆水墨画里又能让人一眼看到它的作品。”  白丁

  图片说明:

  第一界:形象,似与不似,象近象。画面上荷叶、红莲、翠鸟的轮廓明晰可见。不过乍一看,却不易识别。待画者点明,方恍然大悟。

  第二界:意象,不是也是,象非象。画者名之为“水乡”,但其中小桥、流水、人家等意象,都是用画者独创的符号呈现出来的。

  第三界:灵象,不见可见,象无象。我们已很难从图中寻见“芙蓉花发莲叶暗”的实体,但画者得之于心,运之于气,幻之于象。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