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宋代郭熙《窠石平远图》赏析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3日 14:51  新民晚报

宋代郭熙《窠石平远图》赏析

  宋初画家李成开创的笔势坚韧爽利,墨法明洁精微,烟云变灭,潇洒清旷的画风,几乎风靡了整个北宋。这除了技术上的高度成熟之外,其擅于营造的平淡清远的意境,似乎更适合自晋唐以来士人们“澄怀观道”的理想追求——而这种追求,几乎构成了一部中华绘画史的精神脉络。于是,在“一片李成”中,范宽的峰峦高峻、笔势雄强、墨色黑厚的画风渐渐冷落,而郭熙却得以蝉蜕而出。宋神宗特别赏识他,二十年间,恩宠有加,将宫中所藏汉唐以来的名画都拿出让郭熙鉴赏,并一一品第。这也就大开了郭熙的眼界,使他有可能在取法李成的同时,自抒胸臆,而将李成画风推向巅峰,独步一时。当时宫中重要的屏幛,“非郭熙画不足以称”。后人将他与李成并称“李郭”。他早年自学,画风工致俊巧,后师法李成,笔墨渐精,晚年则愈益雄壮豪放。

  《窠石平远图》纵120.8厘米,横167.7厘米,绢本,淡设色,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图左有小字落款:“窠石平远,元丰戊午(1078)年郭熙画”。知是其晚年的作品。图绘深秋之旷野,一条曲折的小河分割平坡,坡旁有几块圆形巨石立于水中,而坡上则树木密集,多枯树虬枝,形似“蟹爪”。郭熙将这种带有北宋山水画标识意义的圆曲坚挺的线条美发挥到了极致。相比《早春图》之“蟹爪枝”姿态单一而疏落,此图较多变化,或树身虬曲,细枝向下,藤蔓缠身;或树身挺直,细枝向上,密集而错落,爽利坚挺,显现其晚年笔墨愈益老辣放纵。而树叶或阔笔渍点,或细笔双勾,又填以赭红,映衬秋色,这在郭熙传世作品中也不多见。窠石依然以粗笔勾廓,以破笔似“卷云”扫出大致结构,淡墨渲染,形似“鬼脸”。远山也只是略加勾皴,比之《早春图》似更简洁,更注重淡墨的层层渲染,益增清幽旷远之感。

  此图自题《窠石平远》,而中国山水画的“三远”取景法,正是郭熙始创。从图中看,一派平旷的原野,着重画近景的坡、石、水流、丛树,只在右边画一座不高的远山,画面的上半部几乎不着笔墨,正适以烘托秋景的空旷萧瑟。何谓“平远”?郭熙在《林泉高致》中阐述:“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平远之色,有明有晦……平远之意冲融,而飘飘渺渺……平远者冲淡。”也就是说,“平远法”重在描画近山、近景,淡化中景,而以远山相烘托。与“高远法”——“自山下而仰山颠”的适于营造山势的巍峨、险峻,但也容易让人感觉压抑、沉重相比较,“平远法”旨在营造情景的平淡、空旷、幽远、清寂,这似乎正合了士人追逐的诗意。难怪苏东坡在《题郭熙秋山平远图》诗中感慨道:“木落骚人已怨秋,不堪平远发诗愁。”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